写景
山水
秋天
情感
思乡
写林
送别

译文

千座山峰凝聚着翠绿之色,仿佛是中华大地的缩影,其中有仙翁在梦中游历。
树林和山脚下渐渐看到红叶渐染,秋风和云雾也进入了田野池塘。
摇摇欲坠的小船沿着溪流转弯,静寂的院门在傍晚时分迎接来客。
我渴望探寻深幽之处却未能成行,这画中的美景又有谁能与我共赏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秋日山水画卷。诗人以“千峰凝翠宛神州”开篇,巧妙地将群山比作神州大地,赋予了自然景观以宏大的历史感和人文气息。接着,“中有仙翁寤寐游”一句,仿佛引领读者进入了一个超凡脱俗的世界,仙翁在梦与现实之间游历,暗示着自然界的神秘与深邃。“林麓渐看红叶暮,风烟俄入野塘秋”两句,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秋天特有的景象:林间山麓,红叶满枝,夕阳西下;野塘之上,轻烟袅袅,秋意渐浓。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视觉上的美丽景色,也通过“暮”和“秋”这两个时间词,营造出一种时间流逝、季节更迭的氛围。“摇摇小艇寻溪转,寂寂双扉向晚投”则进一步深化了画面的动态感和静谧之美。小艇在溪流中轻轻摇曳,寻找着前行的方向,而到了傍晚时分,两扇寂静的门户迎接归人,这一动一静的对比,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有趣。最后,“我欲探幽未能去,画中真境许谁俦”表达了诗人对这幅画中所蕴含的自然之美的深深向往和难以言喻的情感。他想要深入探索这幽静的自然世界,却发现自己无法真正离开,只能将其留在心中,成为一种精神上的寄托。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日山水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与心灵之美的和谐统一,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邓文原

117首
一字匪石,人称素履先生,又因绵州古属巴西郡,人称为“邓巴西”。其父早年避兵入杭,遂迁寓浙江杭州,或称杭州人。历官江浙儒学提举、江南浙西道肃政廉访司事、集贤直学士兼国子监祭酒、翰林侍讲学士,卒谥文肃。其政绩卓著,为一代廉吏,其文章出众,也堪称元初文坛泰斗,《元史》有传。著述有《巴西文集》、《内制集》、《素履斋稿》等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寄元遗山
元·曹之谦
诗到夔州老更工,只今人仰少陵翁。自怜奕世通家旧,不得论文一笑同。草绿平原愁落日,雁飞寒水怨秋风。黄金鑛里相思泪,几堕凭高北望中。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长相思(其一)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