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
写景抒情
送别
春景
古风怀旧
人物形象
咏物抒怀

译文

得到过节的赏赐,如同在仙山一般,离家已久,终于要回家了。都城门前的柳树因春天到来而焕发新生。
回乡就像千年鹤一样,几乎触手可及;而我担任使命的荣誉就像八月的流星之舟。
古老的井口上,云层围绕着丹炉里的药物;而旧的松树扫去了石头祭坛上的花。
那个道士戴着冠剑,身上佩戴着瑶簪,发出声响,他并不一定需要高车骏马和锦衣玉食来炫耀自己。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元杰道士南归的情景,充满了道家的玄妙与归隐之乐。首联“授节仙山得过家,都门津柳动春华”以仙山与都门的对比,展现了道家追求的超凡脱俗与世俗生活的鲜明差异,同时通过“春华”二字,点明了季节的更替与生机勃勃的景象。颔联“还乡近似千年鹤,奉使荣于八月槎”运用了两个典故,将元杰道士的归乡比作千年鹤的返巢,象征着一种永恒与回归的意味;同时,将出使的荣耀比作八月的木筏,既表达了对出使任务的重视,也暗示了归途的艰辛与荣耀并存。这两句诗巧妙地融合了自然与人事,展现了道家哲学中的天人合一思想。颈联“古井云封丹灶药,旧松风扫石坛花”则进一步深化了道家的修炼主题。古井、云封、丹灶药、旧松、风扫、石坛花,这些意象共同营造了一种远离尘嚣、静谧祥和的修道氛围,体现了道家追求的内省与自然和谐的生活方式。尾联“道人冠剑鸣瑶佩,岂必高车昼锦誇”以道人的形象收束全诗,通过“冠剑”、“瑶佩”等细节描绘,展现了道家修行者的风度与内在的高贵。这里的“岂必高车昼锦誇”,意为道人的修为与风范,并非依赖外在的显赫与奢华,而是源自内心的纯净与智慧,强调了道家修行的核心在于内心的修养与超越。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元杰道士归乡过程的描绘,不仅展现了道家哲学的深邃与玄妙,也传达了对自然、生活与个人修为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与艺术美感的作品。

邓文原

117首
一字匪石,人称素履先生,又因绵州古属巴西郡,人称为“邓巴西”。其父早年避兵入杭,遂迁寓浙江杭州,或称杭州人。历官江浙儒学提举、江南浙西道肃政廉访司事、集贤直学士兼国子监祭酒、翰林侍讲学士,卒谥文肃。其政绩卓著,为一代廉吏,其文章出众,也堪称元初文坛泰斗,《元史》有传。著述有《巴西文集》、《内制集》、《素履斋稿》等

猜您喜欢

祝英台近·孤馆积阴,独居无作。黄子芾孝廉持晓风残月图便面属题,爰赋此词以掳归思
清·周星誉
暗潮生,纤月暝,解榜越江口。脉脉新愁,堆上短亭柳。有人玉笛声中,罗衾如水,这归梦、比莺还瘦。正僝僽,道是芳草吴天,何处重回首。烛冷香温,滋味尽消受。可怜落尽桃花,春寒孤馆.....
送春
宋末元初·方一夔
春从此去不踌躇,渺渺寒波接碧芜。想逐风帆归阆苑,又传云驭赴遮须。此生岁月随泡影,末路功名等雉卢。归向西窗听幽弄,一樽浊酒对提壶。
送霍西牛讲学阳春兼寄王大士广文
明·成鹫
山林卿相烟火仙,宋儒道学南宗禅。谁当兼此无偏全,西牛霍子真卓然。忆昔与君俱盛年,俯视一切徒戋戋。浮云富贵羞垂涎,钟鸣鼎食嫌腥膻。读书得意忘蹄筌,关闽濂洛无轾轩。须臾别去成.....
次韵李子功留别之作
宋·朱长文
采兰无复养,婴此终天悲。家空弱妹长,恐失桃夭时。翠蔓倚长松,之子得所随。衔杯款相遇,掺袂伤暂离。洞庭春风高,杨柳绿江湄。柴门归独掩,桂楫暮何之。眷眷厚有馀,佳什犹在兹。散.....
有道流过门留与之语颇异口占赠之
宋·陆游
万里纵横自在身,偶然来看剡溪春。取将月去闲娱客,携得云归远寄人。缩地不妨游汗漫,移山随处对嶙峋。须君更出囊中剑,一为关河洗虏尘。
赠唐道士
宋·邓深
灵应堂中一羽衣,衡山来此住多时。困来拂榻终朝卧,醉后敲门半夜归。留客屡尝教买酒,向人长自说吟诗。开轩略种閒花木,此外悬知少是非。
阳江道上逢卢子归自琼州赋赠(其五)
明末清初·屈大均
高帝称奇甸,南溟岂大荒。诸华同礼让,一赋重文庄。尔去观风土,身先入众香。遍书珍异物,词藻照蛮方。
送潘亦庶归广州(其一)
明·岑徵
琼台芳草发,游子恋春晖。二月南风正,孤帆破浪飞。离情不可极,春梦送将归。想到庭闱日,飞花衬綵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