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写水
赞美
抒情
怀古
至人
君子

译文

译文:一湖的莲花盛开,湖水的气息盖过了芹菜的香气。
译文:这莲花仿佛是濂溪(可能是指古代某个与莲有关的地方)的种植之法所成,亦带有某种高尚、高雅的气质或源于某位大师(大士)之气息。
译文:那些达到高尚境界的人祭拜神灵和土地,而君子则需沿着一定的方向或道路前进。
译文:这莲花的香气最具魅力,甚至直接推荐(至皇帝或某权威)到了王的面前。

赏析

此诗《泮水荷香》以细腻之笔描绘了泮水之畔荷花盛开的景象,诗人巧妙地将自然之美与人文精神相结合,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首句“一湖莲水泮”,开篇即点明地点,以“一湖”概括整个水域,以“莲水泮”描绘出湖面被荷花点缀的美景,简洁而富有画面感。次句“气味夺芹香”,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了荷花香气的独特与浓郁,超越了普通的芹草香气,展现出荷花独有的魅力。接着,“似放濂溪种,应分大士芳”,诗人借用了濂溪(周敦颐)和大士(观音菩萨)的典故,暗示荷花不仅自然生长,更蕴含着高洁的道德品质和慈悲的精神,如同濂溪的学问与大士的慈悲一样,具有深远的意义。“至人禋祀地,君子溯洄方”,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主题,将荷花与至人(道德高尚的人)、君子(有德行的人)联系起来,表达了对荷花所象征的高尚品德的赞美和向往。同时,“禋祀地”和“溯洄方”也暗含了对传统礼仪和道德追求的尊重。最后,“最是扶舆力,馨闻直荐王”,诗人以“扶舆力”比喻荷花的力量,不仅指其自然生长的力量,更寓意其对社会、对人心的正面影响。而“馨闻直荐王”则表达了对荷花香气的推崇,认为其香气可以直达帝王,象征着荷花的美德能够广泛传播,影响到社会的最高层。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泮水荷香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更蕴含了对高尚道德品质的颂扬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自然与人文相融合的美学追求。

猜您喜欢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长相思(其一)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