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
精
严
谷
堂
老
宿
二
十
年
欲
访
谷
堂
观
笔
法
因
循
去
未
得
偶
逢
水
西
客
沉
吟
久
之
因
寄
此
诗
隔
浦
娟
娟
古
佛
庐
,
几
回
欲
去
更
踟
躇
。
欲
誇
柳
氏
元
和
脚
,
要
问
隋
僧
智
果
书
。
见
说
交
情
多
隽
达
,
每
惭
识
面
尚
生
疏
。
山
头
红
叶
知
无
限
,
可
许
閒
人
暂
寓
居
。
怀旧抒情
山水田园
友情
写景
秋节
读书
思乡
思友
怀古寄意
译文
隔着河浦,有一座古老的佛寺,我几次想要离开却又犹豫不决。
想要称赞柳氏元和时代的文采,想要问及隋朝的智果禅师留下的书。
听说与你交往的人大多聪明才智,而每次见面时我却感到我们仍很陌生。
山头的红叶无数,或许允许闲人暂时居住。
赏析
这首宋诗描绘了诗人对精严谷堂老宿的深深敬仰与多年未能拜访的遗憾。"隔浦娟娟古佛庐"以清幽的环境起笔,暗示谷堂老宿所居之处如世外桃源,佛庐静谧。"几回欲去更踟躇"表达了诗人多次想去拜访却始终未能成行的犹豫与期待。"欲誇柳氏元和脚,要问隋僧智果书"运用典故,柳氏指唐代书法家柳公权,元和脚是其书法风格的美誉;隋僧智果则可能指的是智永禅师,以其书法闻名。诗人借此表达对老宿书法造诣的向往和对交流笔法的渴望。"见说交情多隽达"称赞老宿人品才情出众,而诗人自谦"每惭识面尚生疏",流露出对未能早结识的遗憾。最后一句"山头红叶知无限,可许閒人暂寓居"以红叶寓意时光流转,诗人期盼能有机会在谷堂暂居,一睹风采,体现了他对艺术追求的执着和对友情的珍视。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含蓄,通过描绘景物和典故,表达了诗人对精严谷堂老宿的敬仰以及未能亲临的遗憾,展现了宋诗的典雅和深沉。
猜您喜欢
送聘儒侄秋试
宋·袁说友
八月灵槎万里秋,乘风得隽要遨头。吾家连已跻儒级,汝业今宜济巨舟。掘井莫令嗟九仞,善刀终自见全牛。儒冠岂解真相误,有志应当万户侯。
次李竹所先辈韵
元·朱晞颜
忆昔南宫角俊游,高名何事间陈楼。汉廷素擅无双誉,兰省今推第一流。吟策追随梅涧晓,书灯深窈竹房秋。遥知近注潜夫论,应是斯人可得俦。
郑介道见访
宋·许棐
步头杨柳种多年,今日方维胜客船。扫石共看山色坐,枕书同听雨声眠。溪羹旋煮莼丝滑,野饭新炊芡玉圆。不管归心忙似箭,强留吟过菊花天。
晚秋过相国寺怀然上人
明·朱睦㮮
与君结静因,回首俱陈迹。缅忆山中游,岁景倏已夕。秋飙飒空林,淡月来寒石。兀坐亦何言,含情念畴昔。
见独斯行叔绮子为赴春试一出江头送别殊令牵怀聊为巴阑行一首以道此意云尔
宋·林亦之
巴阑独还岁月深,相送出门自沉吟。十年交旧总如许,狂歌一曲伤人心。今人读书如过客,壶飧只向市头索。吾曹苦思肠几穿,安得相逢不索莫。念我平生弄典坟,六月北窗长闭门。雕肝篆肺得.....
孟徵以粤秀山无咎室诗见示次韵(其二)
清·丘逢甲
楼台高占好林峦,曾写春愁此倚栏。云物与时同变换,文章有泪下孤寒。百年人事悲丝染,四海风尘把剑看。休被故山猿鹤笑,罗浮归访葛洪丹。
为陈叔原题渔樵图
元末明初·蓝智
武夷老人年七十,昼业渔樵妻夜织。有儿长大不读书,采山钓濑供衣食。此翁自是神仙徒,床头酒香不用沽。生逢太平少征敛,虽有生产无官租。昨朝自携书一束,过我衡门看秋菊。新图苍莽烟.....
木兰花慢·过济南·寿嘉定赵侍御
明末清初·吴伟业
仰头看皓魄,切莫放,酒杯空。记六诏飞书,百蛮驰传,万里乘骢。天南碧鸡金马,把枯棋、残局付儿童。鸡黍鹿门高隐,衣冠鹤发衰翁。叹干戈满地飘蓬。落日数归鸿。喜歇浦寒潮,练塘新霁.....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