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物
写鸟
情感
怀古
季节
残春
直抒胸臆

译文

呼晴的天气不像斑鸠那样忙碌,报喜的喜讯与喜鹊对人的爱意相比又如何呢?
你有口能自鸣谁又能禁止你呢?为何非要等到残春时节才乱啼呢?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郑清之所作的《戏嘲杜宇》。诗中通过对比,形象地描绘了杜鹃鸟(古人常将其与春天和哀愁联系)的行为。首句“呼晴不似鸠知务”,意指杜鹃鸟不像斑鸠那样懂得忙碌地寻找食物,呼唤晴天;次句“报喜何如鹊爱人”,则说杜鹃的“报喜”不如喜鹊般讨人喜欢,因为鹊鸟通常被视为带来好消息的象征。接着,“有口自鸣谁禁汝”一句,指出杜鹃鸟有鸣叫的自由,无人能禁止它的叫声,暗示其叫声频繁。最后一句“乱啼何必待残春”,批评杜鹃在春天即将过去时仍无休止地啼叫,仿佛在扰乱春日的宁静,显得有些不合时宜。整首诗以轻松戏谑的笔调,表达了诗人对杜鹃鸟叫声的独特感受,寓言之中也流露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生活情趣的品味。

郑清之

351首
初名燮,、文叔,别号安晚。嘉泰二年进士及第。历官光禄大夫,左、右丞相,太傅,卫国公(齐国公)等。淳祐末年,元兵大举侵宋,进十龟元吉箴劝帝励精图治,未能实施,而后退仕隐居,諡忠定,著有《安晚集》六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