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
写心
情感
哲思
韵味

译文

有一个爱笑、知识渊博的老翁,他的话语深邃而神奇。
我没有佛家的说法和魔家的说法,谁还会去追问南宗和北宗的差别呢?
我有时只用简单的粗粮来填饱肚子,破旧的衣服只能随分地挡住风。
多年以后,如果同道的友人互相拜访,我们可以在竹林中的炉火上煨茶聊天。

赏析

这首诗以一位老翁自述口吻展开,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与智慧。首句“好笑多知一老翁”,开篇即以幽默的笔触描绘出诗人对自己知识渊博的自嘲,同时也暗示了其对世事的洞悉与淡然态度。接着,“须言妙用及神通”一句,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于生活智慧和超凡能力的追求与理解,并非拘泥于世俗的功利,而是追求内心的平和与超越。“我无佛说并魔说,谁问南宗与北宗”两句,诗人以佛教中的不同派别为喻,表明自己不被传统教条所束缚,也不受制于任何特定的学说或宗派,展现出一种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精神。这种态度既是对传统思想的超越,也是对个人内心世界的深刻挖掘。下半部分转而描述日常生活中的简朴与自在:“粗饭有时聊饱腹,破衣随分且遮风。”诗人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节,展现了自己对物质的淡泊,以及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即使食物简单,衣物破旧,也能在其中找到满足与乐趣,体现了诗人对生活本质的深刻理解和珍惜。最后,“他年同道如相过,沙铫煨茶竹叶中”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与志同道合之人的期许与向往。在未来的某一天,与同样追求精神自由与生活真谛的朋友相聚,共同在竹林中煮茶品茗,享受心灵的交流与自然的宁静,这不仅是对友情的渴望,更是对理想生活方式的憧憬。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老翁生活态度和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现了宋代文人追求精神自由、淡泊名利、注重内心修养的生活哲学,以及对自然与友情的珍视,充满了深邃的哲理和诗意的美感。

饶节

382首
宋代诗僧。一字次守,、倚松老人,出家后法名如壁。江西临川人,江西诗派重要诗人。就学于吕希哲,与谢逸、汪革、谢薖并称为“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其诗淳真朴实,华而不绮,陆游称其为当时诗僧第一

猜您喜欢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送韦处士归省朔方
唐·赵嘏
映柳见行色,故山当落晖。青云知己殁,白首一身归。满袖萧关雨,连沙塞雁飞。到家翻有喜,借取老莱衣。
寄福建杜廉访使君
元·范梈
臬府群工表,言官百世公。君王资稷契,台阁起黄龚。吴越联闽服,蛮夷偃汉风。九州诸道右,一柱众流中。虎豹精神肃,豺狼道路通。青冥行劲锐,白日贯精忠。斧绣扬秋隼,泉阿达夜蛩。壶.....
荅寄元美
明·李攀龙
飞书苕水报王孙,杯厎黄河似酒浑。已让五湖相代长,敢临中岳自言尊。人无西子堪同载,客有如姬不负恩。萧索三馀回王气,风尘非复古夷门。
馀杭醉歌赠吴山人
唐·丁仙芝
晓幕红襟燕,春城白项乌。只来梁上语,不向府中趋。城头坎坎鼓声曙,满庭新种樱桃树。桃花昨夜撩乱开,当轩发色映楼台。十千兑得馀杭酒,二月春城长命杯。酒后留君待明月,还将明月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