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
姿
便
西
宿
抒情
医家哲理
怀古
思乡
疾病治疗
写医僧

译文

桂岭地区气候始终炎热,而平陆地区却湿润低洼。
我已经在这里行走了三年,瘴气和疾病夺去了我清秀的姿态。
没想到春天会让我如此忧虑,一次挫败就像瘫痪一样。
名医华佗的骨头已经朽烂,这种罕见的疾病世所罕见。
从滇地出来又进入楚地,随着土宜更换药物。
近来病情逐渐好转,但最终还是觉得体力衰弱。
我想把头上的发簪扔掉,常常梦到家乡。
站立的时间是有限的,何必再用登高临远来勉强自己。
今年我向西走到蜀地,遇到一位僧人才是良医。
医方并不一定遵循古法,针灸治疗也并非随意施行。
药性不仅来自本草,还需潜心研究黄岐的医术。
他为我煮制金石药剂,如同洗涤热病中的污秽。
长风扫除了宿疾的阴霾,老叶辞别了旧枝。
病根从此拔除,奔马行路也可追上。
我希望学完他的医术,但医术的诀窍却难以用言语表达。
白色的精米固然是微薄的供养,但医者的道义总是让人心生欢喜。
医家的道路百千条,但都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
医者救人却不求回报,这种意义是值得推广的。
僧衣每日挂在墙上,清净的生活还需继续修行。
难道我常常会失败,以至于改变初衷,沦为僧人?
这十旬的时间里我闭门不出,泪水不禁双流。
眼中的创伤日益严重,到了老年我甚至考虑剃须出家。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黄衷所作的《医僧》。诗中描绘了诗人因长期在瘴疠之地行走而染上疾病,后遇一位僧人医生为其治病的过程。首句“桂岭气恒燠,平陆湿以卑”描绘了桂岭地区气候潮湿,平地因低洼而湿气重的特点。接着“我行三阅岁,瘴疠夺清姿”描述了诗人在这恶劣环境中行走多年,被瘴疠之气侵袭,健康状况严重恶化。“不虞子春忧,一蹶几如痿”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到来的担忧,担心病情会加重。随后“华扁骨已朽,奇疾世罕知”指出疾病的严重性和罕见性。接下来“出滇复入楚,药物随土宜”描述了诗人辗转多地,尝试各种地方药物治疗的过程。“迩来渐有瘳,终觉筋力衰”表明病情逐渐好转,但同时也感到体力有所下降。“头簪便拟掷,家山长梦思”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治疗过程的无奈。“趋立天苟限,安用登临为”暗示了诗人对命运的无奈和对治疗结果的不确定。“今年西走蜀,逢僧乃良医”描述了诗人再次遇到一位僧人医生,并得到了有效的治疗。“方制岂泥古,针砭宁谩施”强调了这位僧人医生的治疗方法并非墨守成规,而是灵活运用。“药性本草外,潜神得黄岐”说明了治疗过程中不仅依赖药物,还深入研究了药理知识。“为煮金匕剂,如濯炎乡腄”描述了僧人医生为诗人准备了特殊的药剂,帮助他洗去病痛。“长风扫宿翳,老叶辞新枝”比喻病痛被治愈,如同春风扫除阴霾,老树落叶迎来新生。“病根自此拔,奔马行可追”表示病根被彻底清除,诗人可以像飞奔的马一样追赶健康。“我欲竟其术,诀秘难赘词”表达了诗人想要学习完整的治疗技术,但难以详细描述。“白粲固微饷,道色终相訑”可能指的是僧人医生的简朴生活和高尚品德。“医家百蹊径,一一堕樊篱”赞扬了僧人医生在医学上的广泛知识和创新精神。“济人不责报,此义良可推”表达了对僧人医生无私救助他人、不求回报的高尚品德的赞美。“袈裟日挂壁,静业还精持”描述了僧人医生日常生活的宁静与专注。“岂常屡折臂,改服沦于缁”可能是对僧人医生过去经历的隐喻,暗示他曾经经历过挫折或改变身份。“十旬闭我户,有涕双涟洏”描述了诗人长时间闭门修养,泪水不断流下。“疮痍日满眼,垂老惭剃髭”表达了诗人面对年老体弱、疾病缠身的现实,内心充满愧疚和无奈。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与僧人医生之间的医患关系,以及治疗过程中的情感变化和哲理思考。

猜您喜欢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满朝欢
宋·柳永
花隔铜壶,露晞金掌,都门十二清晓。帝里风光烂漫,偏爱春杪。烟轻昼永,引莺啭上林,鱼游灵沼。巷陌乍晴,香尘染惹,垂杨芳草。因念秦楼彩凤,楚观朝云,往昔曾迷歌笑。别来岁久,偶.....
怀刘京叔
元·曹之谦
奕世金兰契,于今只有君。英才殊落落,馀子漫纷纷。一别几春草,相思空暮云。何时展良觌,把酒共论文。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中秋
清·吴山
最爱寒光好处圆,今宵何事转凄然。两宫昔日繁华地,百代清秋水月天。凫雁不关离黍恨,湖山宁受后人怜。聊乘一叶中流放,风露依稀咽管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