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
西
竹
园
送
裴
佶
王
达
葳
蕤
凌
风
竹
,
寂
寞
离
人
觞
。
怆
怀
非
外
至
,
沈
郁
自
中
肠
。
远
行
从
此
始
,
别
袂
重
凄
霜
。
离别
送别
情感
思乡
景色
情感抒发
风
译文
葳蕤的竹子在风中摇曳,离别的人独自举杯,感到寂寞。
悲伤的情感并非来自外界,而是内心深处的沉郁和痛苦。
远行的路从此开始,分别的衣袖沾满凄冷的霜花。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离别的哀愁和深沉的情感。"葳蕤凌风竹,寂寞离人觞"两句通过对竹林的描述,营造出一种萧索、冷清的氛围,竹子在风中摇曳,显得孤独而又寥落,这种景象与诗人的心境相呼应,表达了他内心的寂寞和对离别之人的思念。"怆怀非外至,沈郁自中肠"这两句则更深层次地探讨了这种情感的来源。"怆怀"指的是胸中的哀愁,而"非外至"说明这些哀愁并不是外界给予的,而是源自内心的深处,表明诗人内心的痛苦和郁结。"远行从此始,别袂重凄霜"这两句则转向了即将到来的离别。"远行"意味着长途跋涉,而"从此始"则强调了这一刻是新的开始,同时也是别离的开始。"别袂重凄霜"则通过衣袂上沾湿的霜花,形象地表达了寒冷与悲凉的情景,以及这种离别给人带来的心灵创痛。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诗人面对朋友远行时内心的不舍和哀愁,展现了一种深沉而又细腻的情感世界。
李益
168首
李益(约750—约830),唐代诗人,字君虞,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唐代诗人,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猜您喜欢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送韦处士归省朔方
唐·赵嘏
映柳见行色,故山当落晖。青云知己殁,白首一身归。满袖萧关雨,连沙塞雁飞。到家翻有喜,借取老莱衣。
鹦鹉曲·忆难鸣山旧游
元·冯子振
鸡鸣山下荒丘住。客吊古问驿亭父。几何年野屋丛祠,灭没犁烟锄雨。默寻思半晌无言,逆旅又催人去。指峰前代好磨笄,是血泪当时洒处。
荅寄元美
明·李攀龙
飞书苕水报王孙,杯厎黄河似酒浑。已让五湖相代长,敢临中岳自言尊。人无西子堪同载,客有如姬不负恩。萧索三馀回王气,风尘非复古夷门。
馀杭醉歌赠吴山人
唐·丁仙芝
晓幕红襟燕,春城白项乌。只来梁上语,不向府中趋。城头坎坎鼓声曙,满庭新种樱桃树。桃花昨夜撩乱开,当轩发色映楼台。十千兑得馀杭酒,二月春城长命杯。酒后留君待明月,还将明月送.....
德州舟中遇李户部两山北上别后却寄二首(其二)
明·于慎行
君登兰省去,予汎镜湖归。两桨还相背,双星竟不违。心期鸥作侣,生事薜为衣。只有空山梦,愁时少雁飞。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