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
溪
访
竹
越
云
崖
,
即
林
若
溪
绝
。
宁
知
修
干
下
,
漠
漠
秋
苔
洁
。
清
光
溢
空
曲
,
茂
色
临
幽
澈
。
采
摘
愧
芳
鲜
,
奉
君
岁
暮
节
。
写景
地点
秋天
抒情
赞颂
山水
采摘
奉节
译文
我探访竹林穿过云崖,仿佛来到了一条清澈溪流的源头。
哪能想到,高大的竹子根部隐没在秋日的青苔之下,显得格外洁净。
清冷的月光洒满弯曲的小径,茂密的竹叶映照着幽深的水潭。
面对如此芬芳鲜美的竹子,我深感惭愧,只能在年终时节献上作为礼物。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深秋访竹的幽静画面。开篇"访竹越云崖, 即林若溪绝",通过"访竹"这一行动,诗人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与追求,而"云崖"和"溪绝"则营造出一片隐秘而又宁静的山谷景象。接着"宁知修干下,漠漠秋苔洁",诗人不仅欣赏到了竹林的清幽,更注意到地面上秋天的苔藓,表达了一种对自然之美的细腻观察和感受。第三句"清光溢空曲,茂色临幽澈",通过对比"清光"与"茂色",诗人强调了竹林在秋天的独特景致。竹子的清新与绿色的浓郁,在秋日的阳光下交织出一幅生动的画面。最后两句"采摘愧芳鲜,奉君岁暮节"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不能完全拥有这份美好的遗憾,以及在岁末时分将所感所思作为礼物奉献给远方的亲友。这里的"愧"字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温馨与自谦,而"奉君"则传递出一份深情。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表现了诗人对于秋天的独特情感,以及在这份美好面前所体会到的生命情感。
李益
168首
李益(约750—约830),唐代诗人,字君虞,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唐代诗人,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猜您喜欢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句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抛球乐
宋·柳永
晓来天气浓淡,微雨轻洒。近清明,风絮巷陌,烟草池塘,尽堪图画。艳杏暖、妆脸匀开,弱柳困、宫腰低亚。是处丽质盈盈,巧笑嬉嬉,争簇秋千架。戏彩球罗绶,金鸡芥羽,少年驰骋,芳郊.....
题晚翠堂
明·史谨
高堂迢递万松间,郁郁虬枝绕画阑。要与林泉留胜概,不随蒲柳共凋残。云归自锁巢间鹤,竹近常闻月下鸾。尽日涛声来树杪,无边诗思入毫端。花飘金粉香犹湿,叶堕苍髯露未乾。扫径每迟佳.....
东寺寒泉
明·王越
一曲清泉绕寺流,老怀应共此泉幽。吟乘雨气清诗骨,醉吸冰花涤酒愁。天巧凿开云窟冷,地灵分出海门秋。饮牛洗耳浑閒事,留与征人照白头。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