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
邠
宁
留
别
身
承
汉
飞
将
,
束
发
即
言
兵
。
侠
少
何
相
问
,
从
来
事
不
平
。
黄
云
断
朔
吹
,
白
雪
拥
沙
城
。
幸
应
边
书
募
,
横
戈
会
取
名
。
边塞
离别
送别
抒情
励志
怀古
译文
我肩负着汉朝飞将军的使命,束发之际就谈论兵法。
侠义少年何须多问,我向来都是为了不平之事而行动。
黄云断绝在北方吹拂,白雪覆盖着沙城。
幸运的是我应征入伍,手握横戈,定会立下战功,取得名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即将奔赴边疆、投身军旅的英勇气概和壮志未酬的情怀。首句“身承汉飞将”直接点出了诗人的身份,宛如汉代飞将一般,充满力量与自由。紧接着,“束发即言兵”则透露了诗人对于战争的严肃态度,一丝不苟。第三句“侠少何相问,从来事不平”表现了诗人对世事的深刻洞察和对正义的执着追求。这里的“侠少”指的是有抱负、有为人的年轻人,他们之间的交流是关于如何维护正义,如何面对一个并不总是公平的世界。“黄云断朔吹,白雪拥沙城”两句则描绘了一幅边塞风光的画面。黄云翻腾,白雪覆盖着沙漠中的城堡,这既是自然景观的写实,也象征着战争的残酷与边疆的荒凉。最后,“幸应边书募,横戈会取名”表达了诗人对于能够响应边疆的召唤、拿起武器为国争光的喜悦。这里的“幸应”并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流露,更包含着对国家忠诚与责任的承担。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衬,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冲突,以及对英雄事业的不懈追求。语言简洁有力,意境雄浑,是一首集豪迈壮志于一体的边塞诗。
李益
168首
李益(约750—约830),唐代诗人,字君虞,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唐代诗人,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猜您喜欢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钱清夜渡
宋·陆游
轻舟夜绝江,天阔星磊磊。地势下东南,壮哉水所汇。月出半天赤,转盼离巨海。清晖流玉宇,草木尽光彩。男子志功名,徒死不容悔。坐思黄河上,横戈被重铠。晚途虽益困,此志顾常在。一.....
怀刘京叔
元·曹之谦
奕世金兰契,于今只有君。英才殊落落,馀子漫纷纷。一别几春草,相思空暮云。何时展良觌,把酒共论文。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