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
夜
四
时
歌
(
其
一
)
看
花
东
城
隅
,
闻
笑
不
闻
唱
。
相
逢
游
冶
郎
,
逐
逐
走
如
浪
。
低
头
羞
露
娇
,
惜
别
转
相
向
。
写景
情感
爱情
春花
离别
城市
译文
看到东城角落的花朵,听见了欢笑声却没听见歌唱声。
遇到了游荡的男子,他们纷纷追逐,像浪花一样涌动。
她们低头害羞地露出娇羞的神态,依依惜别时相互靠近。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里东城隅的一幕,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日游人的情景。诗人以“看花”为引子,将视线聚焦于花海中游人的活动与情感。“看花东城隅”,开篇点题,将读者带入一个赏花的场景,东城隅作为背景,暗示了地点的特定与季节的温暖。“闻笑不闻唱”,这里巧妙地对比了笑声与歌声,突出了笑声的自然与随意,仿佛是春日里最真实的音符,而“不闻唱”则强调了这种氛围的轻松与和谐,没有刻意的表演或喧嚣。“相逢游冶郎,逐逐走如浪。”游冶郎,指的是那些游荡于花间、寻欢作乐的男子。他们追逐嬉戏,如同潮水般涌动,生动地描绘了春日里年轻人的活力与热情。这里的“逐逐”二字,不仅表现了动作的连贯与快速,也蕴含了一种随性与自由的气息。“低头羞露娇,惜别转相向。”这句诗细腻地捕捉了女子在离别时的微妙情感。她们低着头,羞涩地露出娇态,眼神中充满了对即将分别的恋恋不舍。在离别之际,她们相互凝视,传递着无声的情感交流,这份细腻与温柔,为整个画面增添了几分温馨与感伤。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成功地捕捉了春日里游人欢聚与离别的瞬间,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性之美的和谐统一。冯大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将这一场景刻画得栩栩如生,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春日的生机与美好。
猜您喜欢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长相思(其一)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满朝欢
宋·柳永
花隔铜壶,露晞金掌,都门十二清晓。帝里风光烂漫,偏爱春杪。烟轻昼永,引莺啭上林,鱼游灵沼。巷陌乍晴,香尘染惹,垂杨芳草。因念秦楼彩凤,楚观朝云,往昔曾迷歌笑。别来岁久,偶.....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安公子(其二)
宋·柳永
梦觉清宵半。悄然屈指听银箭。惟有床前残泪烛,啼红相伴。暗惹起、云愁雨恨情何限。从卧来、展转千馀遍。任数重鸳被,怎向孤眠不暖。堪恨还堪叹。当初不合轻分散。及至厌厌独自个,却.....
两同心(其二)
宋·柳永
伫立东风,断魂南国。花光媚、春醉琼楼,蟾彩迥、夜游香陌。忆当时、酒恋花迷,役损词客。别有眼长腰搦。痛怜深惜。鸳会阻、夕雨凄飞,锦书断、暮云凝碧。想别来,好景良时,也应相忆.....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