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
怀古
历史
咏史
抒情
哲理
情感
忧民
劝诫

译文

默默违背天意行事,灾祸就会随之而来。
末喜(夏朝的末代君王桀的宠妃)杀害了龙逢(忠臣),桀在鸣条被放逐。
祖伊的忠言没有被采纳,纣王(商朝的末代君王)的头上悬挂着白旄(表示不祥的标志)。
有人故意指鹿为马,这就是赵高作恶的手段,导致他后来丢失了生命。
夫差(春秋时期吴国君主)临终前说,我是自作自受辜负了伍子胥(春秋时期的名将)。
戎王因迷恋女乐而忽略了重要的治理事务,导致了由余(戎国的臣子)离开,国家因此灭亡。
璧马(传说中的神兽)带来的祸患最终波及虢国和另一个国家,两国都变成了废墟。
三夫造出的谣言成了市井之虎,连慈母听了都信以为真,导致谣言传得更远。
卞和(古代的名士)因献玉给楚王而遭到跖足之刑,最终他选择了回到草庐归隐。

赏析

这首诗通过一系列历史典故,展现了古代君主暴政与臣民无辜受害的悲剧。从夏桀杀害忠臣龙逢,到商纣王听信谗言导致国家灭亡;从秦始皇误用赵高,导致李斯被处死,再到秦二世胡亥因信任奸佞而身死人手;从吴王夫差轻信谗言,最终兵败自刎,到戎王贪图享乐,失去贤臣由余,导致国家覆灭;从晋献公贪图璧马,引致虢国灭亡,到三言两语便可动摇人心,慈母因疑虑而投杼,再到卞和因直言被砍去双脚,接舆无奈归隐山林。每一句都深刻揭示了权力的滥用、信任的缺失以及忠诚与智慧在强权面前的无力感。诗人以折杨柳为题,或许暗喻着这些悲剧如同春风中的杨柳,虽柔弱却坚韧地生长,最终却难以逃脱被摧折的命运,寓意深远,令人深思。

两汉乐府

106首
乐府原是汉代掌管音乐的官署,由于专事搜集、整理民歌俗曲,因此后人就用“乐府”代称入乐的民歌俗曲和歌辞。在六朝,更明确地把“乐府”和“古诗”相对并举,以区别入乐的歌辞和讽诵吟咏的徒诗这两类诗歌体裁。宋、元以后,“乐府”又被借作词、曲的一种雅称。“乐府”有两个含义,一是古代音乐官暑的名称,一是一种诗体的名称。 两汉乐府诗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 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乐府在西汉哀帝之前是朝廷常设的音乐管理部门,行 政长官是乐府令,隶属于少府,是少府所管辖的十六令丞之一。西汉朝廷负责管 理音乐的还有太乐令,隶属于奉常。乐府和太乐在行政上分属于两个系统,起初 在职能上有大体明确的分工。太乐主管的郊庙之乐,是前代流传下来的雅公布古 乐。乐府执掌天子及朝廷平时所用的乐章,它不是传统古乐,而是以楚声为主的 流行曲调。最初用楚声演唱的乐府诗是《安世房中歌》17章,另外,汉高祖刘 邦的《大风歌》在祭祀沛宫原庙时用楚声演唱,也由乐府机关负责管理。西汉从 惠帝到文、景之世,见于记载的乐府歌诗主要是以上两种。

猜您喜欢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
待旦
宋·陆游
晨光残淡月,急点杀寒更。历历记孤梦,悠悠带宿酲。揽衣推枕起,乱发绕床行。叹息人间事,还随初日生。
江行吊宋齐邱
宋·辛弃疾
尝笑韩非死说难,先生事业最相关。能令父子君臣际,常在干戈揖逊间。秋浦山高明月在,丹阳人去晚风闲。可怜千古长江水,不与渠侬洗厚颜。
谒夫子庙
清·顾炎武
道统三王大,功超二帝优。斯文垂彖系,吾志在春秋。车服先公制,威仪弟子修。宅闻丝竹响,壁有简编留。俎豆传千叶,章逢被九州。独全兵火代,不藉庙堂谋。老桧当庭发,清洙绕墓流。一.....
古歌
汉·两汉乐府
高田种小麦,终久不成穗。男儿在他乡,焉得不憔悴。
幽居遣怀三首(其三)
宋·陆游
习气深知要扫除,时时褊忿独何欤。呼童不应自生火,待饭未来还读书。世态讵堪闲处看,俗人自与我曹疏。作诗未必能传后,要是幽怀得小摅。
峨眉云
明·谢迁
南望峨眉峰,去天不盈咫。东来千万叠,巍然独尊峙。旦时或兴云,云兴雨随至。瞻望倚方隅,膏泽被遐迩。比来夏秋交,妖魃忽为厉。旱暵动旬月,赤地几千里。山云杳无踪,乡民愁欲死。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