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
写景抒情
赞颂官员
秋天的景色
怀古情感
赞美人才
赠送别友

译文

仙人的命令风流倜傥,才华横溢,从四川的天边归来,谈论着新的经义。
彩色的笔触忽然让梁园的景色生动起来,炼丹的炉灶还紧邻着叶县(地名)的城门开放着。
在琴声中仿佛春日从桐柏江上生起,月光下的人们站在景夷台上。
如今汝颍地区的高尚贤能之士聚集一堂,是因为有郎官一宿之间来到此地。

赏析

此诗由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名为《赠周真阳明府》。诗中以“仙令风流百里才”开篇,赞美了周真阳的非凡才华和风度。接着,“谈经新自蜀天回”,描述了周真阳从蜀地归来,带来了新的学识与智慧。“彩毫忽动梁园色,丹灶还邻叶县开。”这两句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彩毫象征着文采飞扬,梁园则代表了文学的盛地,丹灶与叶县则暗示了周真阳在学术上的精进与成就。通过这些生动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周真阳学术造诣的高度赞赏。“琴里春生桐柏水,月明人在景夷台。”这两句进一步展现了周真阳的高雅气质与超凡脱俗。琴声仿佛唤醒了桐柏山间的春意,而明亮的月光下,诗人仿佛与周真阳一同站在景夷台上,享受着宁静与和谐。最后,“只今汝颍高贤聚,为有郎官一宿来。”诗人感慨于汝颍之地聚集了众多高贤,而这一切都归功于周真阳的到来。这一句不仅表达了对周真阳的敬仰之情,也体现了他对社会文化进步的贡献。整首诗通过对周真阳个人风采和学术成就的描绘,以及对其对社会影响的赞颂,展现了李攀龙对这位友人的深厚情感和高度评价。

李攀龙

1426首
李攀龙(1514年5月12日—1570年9月18日),字于鳞,号沧溟,山东济南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二十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长于七言近体,但后人也批评他的诗歌为“瞎唐诗”。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