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写景
秋天
动物
思乡
忧虑
感叹
怀古
高树

译文

严霜降落在原野低洼处,秋草在日复一日地凋谢中渐渐变衰。
流浪的游子思乡归家,鸟类也在重游旧地时徘徊。
庭院中的树害怕金色的弹丸(可能是指狩猎用的箭矢),高大的树木直冲云霄,激怒了河神。
寒风忽然在朝夕之间袭来,高大的树木最先被折断摧毁。
难道这些鸟儿没有强壮的羽毛和翅膀吗?但它们不会离开它们生长的故山树枝。
故山(故乡的山)不能离开,因为寒风无时无刻不在吹拂。
鸟儿孵化出鸟卵并不会因为离去而放弃,但它们的脚步良多岐路,难以抉择。
向南飞翔的鸟儿期盼着北方的山峦,向东聚集的鸟儿思念着西方的路程。
饮水时竟然感到河水的浪花是如此之浅,同时也担心被在野外的农人所惊扰。
抬头看见云间的雁群,后悔没有早早地追随它们。
夜晚尚未到来,决定还难以作出,振翅飞翔,又何必担忧时间的迟延?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严霜覆盖大地,秋草日渐凋零的景象,通过自然界的变迁,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对自由飞翔的向往。首句“严霜下原隰,秋草日以衰”点明了季节与环境,严霜覆盖在平原与低地之上,秋草在寒冷中日渐枯萎。接着,“游宕思乡井,飞禽重徘徊”两句,诗人借游荡的鸟儿思念家乡,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深切怀念。鸟儿在天空中徘徊,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挣扎与不舍。“庭柯畏金丸,参天怒冯夷”描绘了树木在严霜下的脆弱,仿佛在畏惧金丸的打击,同时也暗喻了自然界中的残酷与无情。接下来,“寒猋忽朝夕,高木先折摧”进一步渲染了严冬的凛冽,高大的树木也无法抵挡寒风的侵袭,纷纷折断。“岂无劲羽翮,不离故山枝”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即使拥有强健的翅膀,也不愿离开养育自己的故乡。这种情感既是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也是对亲情与根植于心的土地的深情依恋。“故山不可离,寒猋无已时”强调了故乡的不可替代性,即便严霜不断,也无法动摇诗人对故乡的眷恋。接下来,“巢卵讵复惜,托足良多岐”则从另一个角度探讨了生命与选择的主题,无论是筑巢还是寻找栖息之地,都充满了不确定性和牺牲。“南翔盼北岫,东集念西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希望向南飞翔,却无法忘怀北方的山峦;向东聚集,心中又挂念西方的驰骋。这种情感的复杂性,反映了诗人对自由与归属感的深刻思考。“饮河惊浅浪,野田农人欺”通过自然现象的描述,暗示了生存环境的艰难与挑战,河流的浅浪让饮水变得困难,田野上的人们也面临着生活的压力。这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描绘,也是对社会现实的隐喻。最后,“仰见云间雁,悔蚤不追随”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未能追随大雁南飞的遗憾,以及对未来的期待与决心。“晚尚未易决,奋翅何忧迟”则展现了诗人面对困境时不屈不挠的精神,即使时间紧迫,也要振翅高飞,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与思考,展现了对故乡的深情、对自由的向往、对生命选择的探索以及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不拔。

猜您喜欢

益公道人相见信安道温陵旧游出示近诗因次其韵(其一)
宋·朱熹
别来几度见归鸿,岁月悠悠一梦中。莫道相望湖海阔,争知千里不同风。
江汉
明·蒋主孝
江汉同流接混茫,萧萧芦荻雁南翔。姓名不到公卿府,泉石喜游君子乡。青眼昔年羞阮籍,白头今日老冯唐。思乡怀古浑閒事,酾酒椎牛兴自长。
怀净土诗(其七)
元末明初·梵琦
莲宫只在舍西头,易往无人著意修。三圣共成悲愿海,一身孤倚夕阳楼。秋阶易落梧桐叶,夜壑难藏舴艋舟。幸有玉池凫雁在,相呼相唤去来休。
姑苏怀古
宋·释义传
西南山水佳,清游何款款。白云无定踪,飞入长洲苑。空台谁与登,麋鹿去人远。啼月城头乌,风悲易凄断。烂开木芙蓉,寒塘弄清浅。凭虚一徘徊,西飞日何短。
答谢伯子先生
明末清初·张穆
世外目不至,思君时梦游。兹游岂复梦,绝矫横中流。乱世感飘泊,衰年重离忧。天涯偶重见,握手仍生愁。问君犹善饭,焚膏阅坟丘。搦管遂千字,豪心不能休。廿年辞柴桑,别业青林幽。余.....
还都道中诗三首(其三)
南北朝·鲍照
久宦迷远川,川广每多惧。薄止闾边亭,关历险程路。霮䨴冥寓岫,濛昧江上雾。时凉籁争吹,流荐浪奔趣。恻焉增愁起,搔首东南顾。茫然荒野中,举目皆凛素。回风扬江泌,寒□栖动树。太.....
旅怀呈德济堂同年
清·多隆阿
才觉凉风袭碧纱,空堂老树集昏鸦。閒从窗下听风叶,也似春前感落花。诗写性情存旧草,水分甘苦试新茶。飘蓬燕韨勾留久,旅馆萧条不是家。
浪淘沙·舟行晚景
清·沈善宝
渔火两三星。烟水冥冥。一行新雁起遥汀。辛苦天涯缘底事,也学飘萍。何处唱珑玲。肠断声声。记曾好句赋湘灵。一样曲终人不见,江上峰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