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别
送别
情感
亲情
自然景色
怀景抒情
秋景
节序感慨

译文

去年我的大儿子辞别我回了乡,在钱塘江畔,秋天的云雾正在飞扬。
今年小儿子又要我与他分别,离别的地方是在长满黄叶的燕山路旁。
人生短暂如同石头里的火花,怎能经受得住离别的痛苦和悲伤。
就像蚂蚁洞的荣枯变化只在瞬间,而蜗牛角上的虚名也不过微不足道。
为什么还要去更远的天涯海角呢?山里的鸟和野外的猿都在笑我们错付了时光。
只要有清风明月相伴,归去来兮也无所谓,即使是粗茶淡饭也不会感到讨厌。
眼前的太华山和黄河都是我所爱的,酒后耳热时还能高声歌唱。
在春雨中,我带着一瓢酒和斗笠,笑看路边的春梦婆。

赏析

这首元代尹廷高的《送惠南归》描绘了诗人送别儿子的场景,充满了离愁别绪。首句“去年大儿别我归”和“今年小儿辞我去”以时间的流转暗示家庭的离散,情感深沉。接着,“离亭黄叶燕山路”通过落叶和燕子的意象渲染出凄凉的离别氛围。诗人感慨人生短暂,“人生百岁石火光,何堪别离苦断肠”,将人的寿命比作石火,强调别离之痛。他以“蚁穴荣枯祗瞬息,蜗角胜名才毫芒”进一步抒发世事无常、名利微不足道的哲理,试图宽慰自己和他人。然而,即便如此,诗人仍无法摆脱天涯海角的漂泊感,“胡为天涯更海角”,感叹为何要远行。他以“山鸟野猿俱笑错”表达对自然的无奈,而“清风明月归去来,白饭黄齑苦不恶”则流露出对平淡生活的向往,即使简朴,也胜过离别之苦。最后,诗人想象自己在春雨中持瓢戴笠,笑对生活中的困苦,以“春梦婆”形象结束,展现出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离别的哀伤,又有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元代文人的情感世界。

尹廷高

283首
廷高,别号六峰。其父竹坡,当宋季以能诗称。仲明遭乱转徙,宋亡二十年,始归故乡。尝掌教于永嘉,秩满至京,谢病归。所著有《玉井樵唱正续稿》。自题其卷首云:「先君登癸丑奉常第,宦游湖海,作诗凡千馀首。丙子,家燬于寇,遗编散落,无一存者。仅忆《秋日寄僧》一联曰:『白蘋影蘸无痕水,黄菊香催未了诗。』先业无传,雅道几废,不肖孤之罪也。」观此,则仲明诗学,有自来矣

猜您喜欢

鲁中送二从弟赴举之西京
唐·李白
鲁客向西笑,君门若梦中。霜凋逐臣发,日忆明光宫。复羡二龙去,才华冠世雄。平衢骋高足,逸翰凌长风。舞袖拂秋月,歌筵闻蚤鸿。送君日千里,良会何由同。
灞陵衰柳
明·王恭
昨夜微霜落灞桥,数行官柳正萧萧。听莺坐处空残叶,系马门前有旧条。色借青娥双晚黛,声随急吹度寒蜩。秦山送别那堪折,应把离情寄玉箫。
题赵魏公幼舆丘壑图二首(其二)
元·宇文公谅
小斋松雪对青山,波上閒鸥自往还。文采风流今不见,空馀粉墨落人间。
满江红·余将赴杭,佩珣出词送别。余正在束装,悤悤勉和两阕(其二)
清·许禧身
两载倾怀,已留得、一番行迹。奈扁舟欲发,离愁切切。夏日清谈忘午卷,吟笺入手时翻阅。爱玲珑、体格态幽閒,仙才绝。纯孝志,诗书癖。和蔼性,簪花笔。喜闺中聚语,每亲翰墨。碌碌尘.....
闻仲节至以去年倡酬韵作诗迎之
明·朱升
中溽飞真洒,空令访隐居。来期数日近,别憾一年余。联句星源夜,持觞岩镇墟。清欢成昨梦,尘土上衣裾。我抱穷民叹,公知宰物私。著书瞻乃祖,宜室庆佳儿。应有新来句,能消客里悲。炎.....
送曾则通扶榇归江右
明末清初·卢若腾
君昔侍吾师,宦游入闽甸;吾师蒙难时,举家危悬线。君年未及壮,飘泊经百鍊;岛栖十七载,苦泪挥霜霰。谈尽岛中心,识尽岛中面;人面皆如昨,人心半迁变。经权惟所适,忠孝从其便;况.....
单千兵还荆州
明·黎贞
昔挂彩帆来岭海,今佩紫绶还荆州。阃中诸将俱青眼,堂上双亲未白头。武略文韬三世业,长枪大剑平生谋。应使常何老宾客,海天云树思悠悠。
别方功甫之天目
明·释大香
经年依古寺,知尔正囊空。为别秋冬际,论心山水中。新霜欺病叶,残雨湿离鸿。浮玉峰头月,清光似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