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
麦
木
公
还
新
宁
读
书
昨
夜
微
霜
见
雁
飞
,
芙
容
花
尽
菊
花
稀
。
北
风
动
地
千
峰
瘦
,
秋
水
连
天
一
棹
归
。
闭
户
三
冬
田
氏
易
,
高
堂
九
月
老
莱
衣
。
缄
书
为
报
而
翁
道
,
此
后
吾
多
住
翠
微
。
秋景
送别
抒情
读书
译文
昨夜微霜天渐凉,大雁南飞避寒霜。芙容花已凋落尽,唯有菊花独自盛开但显得愈发稀少。
北风呼啸,震动大地,群山似乎因此而消瘦。秋水浩渺,与天际相连,一叶扁舟即将归去。
在这寒冷的冬季,我闭门不出,沉浸在田氏的易学中。而在高堂之上,年迈的父母穿着老莱子的彩色衣裳。
我将书信封好,以此向您的父亲报告消息。此后,我将在翠微之地多加居住。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的景象与情感,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亲人的思念。首联“昨夜微霜见雁飞,芙容花尽菊花稀。”以微霜初降、大雁南飞、芙蓉凋零、菊花稀疏的景象,勾勒出深秋的凄清与萧瑟,同时也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颔联“北风动地千峰瘦,秋水连天一棹归。”进一步渲染了秋日的氛围,北风呼啸,山峰显得更加瘦削,秋水与天空相连,仿佛一叶小舟正缓缓归来,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意境。颈联“闭户三冬田氏易,高堂九月老莱衣。”转而表达对家庭生活的怀念,闭门独处的冬日里,仿佛回到了田氏易的岁月,高堂之上,九月的时光中,穿着老莱衣的场景浮现眼前,流露出对温馨家庭生活的向往和回忆。尾联“缄书为报而翁道,此后吾多住翠微。”诗人通过一封封书信向父亲传达自己的心意,表示自己将更多地居住在翠微之处,可能是为了追求内心的宁静或是对自然的亲近,表达了对未来的规划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深秋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家庭生活和自然之美的深情赞颂,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亲情的深切怀念。
梁朝钟
103首
喜欢佛学,著有佛学书《辅法录》。隆武二年,授翰林院检讨,复迁国子监司业。清兵攻陷广州,跳水殉国,被救起,送往清兵处。清兵头目令其剃发,不从被杀,永历朝追赠礼部尚书,谥文贞。著作有《日记录》、《辅法录》、《喻园录》等
猜您喜欢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怀刘京叔
元·曹之谦
奕世金兰契,于今只有君。英才殊落落,馀子漫纷纷。一别几春草,相思空暮云。何时展良觌,把酒共论文。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