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
黎
君
选
欧
嘉
可
碧
瓯
亭
纳
凉
分
赋
二
首
(
其
二
)
徙
倚
都
无
累
,
亭
虚
午
气
清
。
客
来
话
高
枕
,
风
入
韵
弹
筝
。
危
坐
能
添
絮
,
轻
歌
屡
引
觥
。
采
莲
归
未
得
,
五
月
送
秋
声
。
写景抒情
夏日写景
山水田园
情感抒发
佳节写景
夏末秋初
译文
悠闲地徘徊,毫无劳累,亭中的气氛在正午显得分外清新。
客人来时谈论着高枕无忧的话题,微风拂过,听那弹筝的韵律多么美妙。
端正地坐着仿佛能增添更多的温暖,轻歌曼舞中频频举杯畅饮。
采莲的劳作还未完成,五月却已传来秋天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在炎炎夏日于碧瓯亭纳凉的情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夏日午后宁静而清新的氛围。首句“徙倚都无累”表达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仿佛所有的烦恼都已随风而去,留下一片宁静与自由。接着,“亭虚午气清”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凉与空旷,午后的阳光透过亭子的缝隙,洒下一片柔和的光影,空气也似乎变得清新起来。“客来话高枕,风入韵弹筝”两句,生动地描绘了宾主之间的轻松对话和音乐的和谐共融。客人来访,与主人畅谈,高枕而眠的场景仿佛让人感受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闲适。而“风入韵弹筝”,则以自然界的微风与筝乐的融合,营造出一种诗意盎然的氛围,仿佛整个空间都被音乐所填满,充满了生活的艺术感。“危坐能添絮,轻歌屡引觥”描述了主人与客人的互动,危坐即正坐,这里的“絮”可能是指谈话中的温馨话语,而“轻歌”则是指轻松愉悦的歌声。主人不仅以言辞温暖了宾客的心,还以歌声增添了聚会的欢乐气氛,觥筹交错间,友情与欢笑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最后,“采莲归未得,五月送秋声”两句,既是对夏日景色的描绘,也是对时光流转的感慨。虽然未能亲临荷塘采莲,但五月的秋声却带来了凉意,仿佛预示着季节的更迭。这两句诗以对比的手法,既展现了夏日的热烈与生机,又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换,给人以深思。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夏日午后在碧瓯亭纳凉情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美好瞬间的捕捉与赞美,以及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向往。
猜您喜欢
过郑氏隐居承二子之纯之纪留宿赋赠一首
明·刘崧
流水西山麓,层轩夏木凉。昔闻书带草,今过郑公乡。展席传诗帙,张灯列酒浆。佳儿真好客,倾倒意何长。
夏日同游李氏园(其一)
明·温纯
亭子高连睥睨齐,相逢倒屣共君跻。尊开北海凭溪转,坐对西山返照低。金阙晓开云外拥,玉楼烟袅雨中迷。清时休沐堪乘兴,刻烛新诗子夜题。
雨后
宋·董嗣杲
一雨收残暑,新凉夜顿添。秋声满落叶,虫语傍虚檐。衰疾便高卧,游程叹久淹。山林虽寂寞,亦足养吾恬。
午日昭应宫送陈深渊得兽字
明·顾清
危弦激清湍,奇香袅金兽。佳辰良友集,高宴启清昼。维时值升平,四郊息烽堠。缙绅多暇日,遨赏遗俗旧。况兹金玉人,声价儒林右。十年期破的,一矢尚虚彀。于焉送将归,不饮复何有。薰.....
夏日御园即事(其一)
清·爱新觉罗·弘历
薄爽浓阴凑阁斋,优游义府散尘怀。气清松竹有馀韵,雨足湖山是处佳。乐志无如对书史,养生常欲去淫哇。临池近学挥枯笔,屋漏痕成更折钗。
飞仙道中
宋·李新
鸟衔桃李堕高卑,陵谷逢春花作衣。犹忆去年携小筥,上山独自采春薇。涧流到海住家处,今我无家何更归。修途老来倍酸苦,晚雨一丝愁一缕。晓征春事太半无,未尽蜀天已秦语。仰看鸿鹄向.....
醉题
宋·陆游
目光炯炯射车牛,何至随人作浪愁。身处江湖如富贵,心亲鱼鸟等朋俦。孤帆灭没三湘晓,野店荒寒二华秋。醉墨不容尘土污,凭君试访寺家楼。
山阁夜坐有感,再拈群字
清·李寄
山月晴初见,松云散不闻。避人甘孑孑,对客敢云云。举世皆巾帼,何时再檄文。自知非孔圣,鸟兽与同群。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