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螺
柑
七
言
十
六
韵
自
昔
芳
名
列
类
函
,
于
今
佳
果
盛
传
柑
。
树
蕃
东
土
栽
无
数
,
种
出
西
螺
味
更
甘
。
秋
后
累
累
垂
竹
屋
,
冬
来
灿
灿
映
烟
岚
。
苞
凝
晓
露
金
华
丽
,
叶
弄
轻
风
翠
影
参
。
结
实
也
知
头
有
万
,
向
阳
何
止
寸
盈
三
。
皮
黄
宛
似
鹅
儿
染
,
色
艳
尤
如
蜡
样
含
。
小
摘
罗
疏
陈
棐
几
,
珍
藏
端
重
贮
筠
篮
。
劈
开
雪
瓣
周
身
洁
,
捧
上
瑶
盘
信
手
探
。
咀
嚼
耐
人
良
可
爱
,
朵
颐
供
我
又
焉
贪
。
津
流
齿
颊
脾
先
沁
,
甜
入
衷
肠
意
正
酣
。
绝
胜
楂
梨
形
澹
涩
,
俨
然
橘
柚
蕴
清
湛
。
非
同
化
枳
淮
而
北
,
不
羡
离
枝
岭
以
南
。
品
擅
药
囊
功
匪
浅
,
馨
偕
兰
室
善
奚
惭
。
听
莺
酒
往
林
间
酌
,
馈
岁
香
闻
市
畔
担
。
从
此
志
书
标
物
美
,
他
时
锡
贡
受
恩
覃
。
客
愁
消
遣
灯
窗
火
,
咽
得
琼
浆
润
笔
谈
。
咏物
写果
赞美
抒情
写景
秋天
写食
地方特产
译文
自古以来其芬芳的名称被列入各类文集,现今佳果盛传柑橘之属。
这里的树(可能是柑橘树)在中国土地上繁衍无数,西螺(地名)种植的柑橘味道更甘美。
秋天过后,柑橘累累挂满竹屋,冬天则灿烂映照着烟雾弥漫的山岚。
柑橘的苞蕾凝聚着清晨的露水,显得金碧辉煌,叶子在轻风的吹拂下,翠绿的影子参差错落。
柑橘的果实也知其头上有万千的阳光照耀,向阳的一面不止三寸大小。
它的皮色黄如鹅儿染就,色泽艳丽如蜡样含蓄,非常美丽。
小心的摘下柑橘,陈列在几案上,珍藏起来则慎重地贮存在竹篮中。
剥开雪白的果皮,果肉洁白无瑕,捧上精美的盘子随手可取。
咀嚼时令人愉悦可爱,品尝后又如何不让我喜爱贪恋呢?
津液流淌在齿颊之间,先滋润了脾胃,甜味深入心扉让人陶醉其中。
其绝胜之处胜过山楂和梨子,形状淡雅不俗,像橘柚一样蕴含着清新的气息。
它不是南方特有的枳树或淮北的果实,也不羡慕离枝岭以南的果实。
这种果实的品质在药囊中功用不小,香气与兰花室中的芬芳相比也不逊色。
听着林间鸟鸣声,举杯酌酒畅饮,市集上也能闻到它的香气。
从今以后在志书中标明其物产之美,将来也会因其美好而被进贡受赏。
客愁得以消遣,灯窗下的火光映照着琼浆般的文字,滋润着笔谈的灵感。
赏析
这首《西螺柑七言十六韵》是清代诗人施钰所作,通过对西螺柑的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风味与价值。诗中不仅赞美了西螺柑的外观之美,如“苞凝晓露金华丽,叶弄轻风翠影参”,还强调了其内在的品质与功效,如“品擅药囊功匪浅,馨偕兰室善奚惭”。通过“听莺酒往林间酌,馈岁香闻市畔担”等句子,诗人还描绘了西螺柑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与社会地位。整首诗语言流畅,形象生动,不仅体现了对西螺柑的赞美之情,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生活情趣的追求。通过细致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诗人成功地将西螺柑的特色与文化内涵融入诗歌之中,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其独特的魅力。
猜您喜欢
古橘谣
清·卓肇昌
蓬莱宫前合欢树,碧叶金衣凌霄坞。朝餐五色文彩霞,露浥金茎广寒府。六月珠颗红离离,樵者入山持雷斧。仙室窅然幽以深,小苑丛丛石洞古。洞门白犬笑人来,碧落峰前鸡鸣五。抱犊壁间列.....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题晚翠堂
明·史谨
高堂迢递万松间,郁郁虬枝绕画阑。要与林泉留胜概,不随蒲柳共凋残。云归自锁巢间鹤,竹近常闻月下鸾。尽日涛声来树杪,无边诗思入毫端。花飘金粉香犹湿,叶堕苍髯露未乾。扫径每迟佳.....
题王元章画梅花
元·熊梦祥
水影晴光为写神,当时已是失天真。一从残角吹新曲,几向寒溪觅故人。缟袂归来犹有月,佩环飞去更无尘。莫言醉魄空离落,信把和羹属大臣。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