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
招
·
八
月
二
十
一
日
同
蘋
香
夜
饮
,
残
月
当
楼
,
冷
云
在
水
,
有
怀
次
米
、
白
田
寒
城
清
角
吹
烟
起
,
凉
蟾
半
规
残
白
。
瘦
影
怯
凭
阑
,
对
沈
沈
空
碧
。
相
思
忘
不
得
。
待
归
雁
、
为
传
消
息
。
野
寺
疏
钟
,
江
楼
横
笛
,
几
番
游
历
。
望
极
。
暮
天
西
,
银
河
转
、
冥
冥
湿
云
无
迹
。
木
叶
下
微
波
,
更
啼
螀
悽
恻
。
遥
知
虚
幌
侧
。
只
人
共
、
素
娥
岑
寂
。
甚
愁
里
、
杀
了
明
镫
,
又
断
肠
今
夕
。
写景
情感
怀古
秋节
相思
夜景
思乡
云水
悲秋
咏月
译文
寒冷的城池中,清冷的号角声伴随着烟尘升起,月亮半挂在天边,留下残白的光辉。
身形瘦弱的人胆怯地靠着栏杆,面对着沉寂无边的天空。相思之情难以忘怀。
期待归来的雁儿,能为我传递消息。在野外的寺庙中传来稀疏的钟声,江边的楼阁响起横笛的声音,我经历了多次游历。
目力所及,西边的天空逐渐暗下来,银河转动,漆黑的云层悄然消失。
树叶飘落,微波荡漾,更增加了秋蝉的凄恻鸣叫。远远地知道有人在帘幕背后独自寂寞。
只有我和素娥(可能是指月亮)共同度过这岑寂的时刻。甚至在忧愁中,熄灭了明亮的灯笼,又在这个夜晚让我断肠。
赏析
这首清代冯煦的《徵招·八月二十一日同蘋香夜饮》描绘了一幅秋夜的画面。开篇“寒城清角吹烟起,凉蟾半规残白”,以清冷的号角声和半轮残月渲染出夜晚的寂静与凄清。"瘦影怯凭阑,对沈沈空碧",诗人借孤单的身影和深沉的夜色表达了内心的孤寂。接下来,“相思忘不得”直接抒发了诗人浓厚的思念之情,期待借助归雁传递心声。“野寺疏钟,江楼横笛”则通过远处的寺庙钟声和江边的笛声,增添了空间的辽阔感,以及诗人对往昔游历的回忆。“望极。暮天西,银河转、冥冥湿云无迹”,诗人遥望远方,银河流转,云雾弥漫,营造出一种迷茫而深情的氛围。"木叶下微波,更啼螀悽恻",落叶飘零,蝉鸣哀切,进一步加深了悲凉的气氛。最后,“遥知虚幌侧。只人共、素娥岑寂”,诗人想象远方的人也在同样的夜晚感到孤独,与嫦娥一同寂寞。结尾“甚愁里、杀了明镫,又断肠今夕”直抒胸臆,表达了在愁苦中度过漫长夜晚的深深哀伤。整体来看,这首词以景生情,情景交融,展现了诗人深深的相思之情和孤寂之感,语言优美,情感深沉。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中秋
清·吴山
最爱寒光好处圆,今宵何事转凄然。两宫昔日繁华地,百代清秋水月天。凫雁不关离黍恨,湖山宁受后人怜。聊乘一叶中流放,风露依稀咽管弦。
除夜客怀
明·浦源
火冷空斋夜掩霜,明朝新岁在殊方。故乡亲老谁相守,独对寒灯泣数行。
和陈监四郎秋雨中思从弟据
唐·王维
袅袅秋风动,凄凄烟雨繁。声连鳷鹊观,色暗凤凰原。细柳疏高阁,轻槐落洞门。九衢行欲断,万井寂无喧。忽有愁霖唱,更陈多露言。平原思令弟,康乐谢贤昆。逸兴方三接,衰颜强七奔。相.....
江行杂咏(其一)
清·邓汉仪
江州解缆客途长,三日西风逼建康。试问谁人镇姑孰,青山牛渚满斜阳。
初五日至延平城
明·谢孟安
镡津城下驻行舟,山水依然似旧游。两岸楼台看缥缈,一川风景重夷犹。夜深渔火明沙岸,月落寒更出戌楼。白首西游欣就养,双旌遥忆待盱州。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