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田园
咏物
秋节
怀古
抒情
买物
写雨
写风
赞美
湘湖的赞美

译文

第一行:“在湘湖选地盖房,这里好像临近江边的乡郊。栽下梅树和柳树,它们已经发芽长高。”
第二行:“春雨绵绵时,我忧愁地待在屋中。秋风狂怒时,我回忆起随风飘飞的茅草。”
第三行:“莼菜丝滑细腻,经常用来做羹汤。荷叶香气四溢,常常用来包裹饭菜。”
第四行:“买一艘像梭子一样大的小船,叫来童子把它系在石塘山脚处。”

赏析

这首元代诗人凌云翰的《湘湖草堂为贡友初赋》描绘了湘湖边一座新居的环境和生活情景。首句“湘湖卜宅似江郊”展现了草堂地理位置临近湘湖,仿佛置身于江边郊野,环境清幽。次句“梅柳同栽已放稍”则点出诗人与朋友一同种植的梅树和柳树已经抽出了嫩芽,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春雨漏时愁在屋”写出了春雨绵绵时,诗人寓居草堂,感受到丝丝愁绪,可能是对生活的忧虑,也可能是对远方友人的思念。而“秋风怒处忆飞茅”则转至秋天,秋风劲吹,引发他对屋顶茅草的回忆,暗示了生活的简朴和自然环境的粗犷。“莼丝流滑羹长用,荷叶分香饭屡包”两句,通过日常饮食的描绘,展现出诗人与朋友共享美食的温馨场景,尤其是以莼菜做成的滑溜可口的汤和包裹着荷叶香气的米饭,体现了生活的朴素与和谐。最后,“买得扁舟梭样大,呼童系在石塘坳”描绘了诗人购置了一艘小船,其大小如同织布梭子,闲暇时可以乘舟游湖,自在逍遥,画面生动,富有田园诗意。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湘湖草堂的生活情境,既有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有日常生活琐事的叙述,表达了诗人对新居的喜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凌云翰

797首
博览群籍,通经史,工诗。元至正间举人。洪武初以荐,授成都府学教授。后坐事谪南荒。有《柘轩集》

猜您喜欢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题王元章画梅花
元·熊梦祥
水影晴光为写神,当时已是失天真。一从残角吹新曲,几向寒溪觅故人。缟袂归来犹有月,佩环飞去更无尘。莫言醉魄空离落,信把和羹属大臣。
次韵同年诸公环碧叙同年会(其一)
宋·陈造
天瓢挹注拱仙官,更阅诗仙锦绣端。离合不忘车笠誓,留传当并画图看。玄谭想有蛟龙听,得醉仍均客主欢。俛仰谪仙三百载,从知乐事继今难。
雨中(其三)
元末明初·蓝仁
燕仆多空垒,莺僵在远林。春霜晴不久,社雨冷难禁。妄动徵前失,深藏异此心。故山栖老鹤,永夜自长吟。
念奴娇·题梦西词即效其体
清·周星誉
垂虹背上,把君词一唱,万枫都笑。七十二峰眉底绿,掷得全湖杯小。天上瑶声,人间牙板,听此都暗了。老龙水底,捉来为谱长调。何事脱却缁袍,菰芦醉卧,人共江山老。闲煞斫鲸屠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