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景
春景
抒情
花落
联想
咏神女
春天气息
新月之景

译文

无需人搀扶,双鸳(可能指并飞的鸳鸯)行走时的步伐轻轻微动,是谁察觉到了她们的来去无踪?
春天的小路上,尘土中还留有淡淡的花香,仿佛刚刚有人来过。晚风中,花瓣飘落,模糊不清。
凌波的罗袜(古代女子的一种服饰)与骛神女(传说中的女神)相映成趣,而地上的金莲则显得比玉奴(可能是指某位女子)还要简陋。
多次提笔想要描绘或想象,但最终还是觉得只有那新月映照在平静的湖面上才是最美的景象。

赏析

这首元代诗人凌云翰的《香奁八咏(其七)花尘春迹》描绘了一幅轻盈而朦胧的春日景象。首句“双鸳微步不须扶”,以鸳鸯比喻女子轻盈的步态,无需他人搀扶,暗示了主人公的娴雅与自若。接下来的“谁蹑行踪认有无”则通过设问,表达了对女子行踪的追寻和猜测,增添了神秘感。“春径尘香初彷佛,晚风花落又模糊”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气息和景色。春日小径上,尘土中弥漫着淡淡的香气,傍晚时分,花瓣随风飘落,画面朦胧而富有诗意。这里运用了“彷佛”和“模糊”两个词,形象地传达出春色的迷离之美。“凌波罗袜骛神女,衬地金莲陋玉奴”一句,将女子比喻为神女般飘逸,穿着罗袜在花间漫步,与俗世的“金莲陋玉奴”形成对比,赞美了她的超凡脱俗。最后,“几度含毫空想像,却怜新月印平湖”表达了诗人对女子的深深思念,只能在想象中描绘她的倩影,而新月映照湖面的景象,更增添了寂寥与遐想。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花径中的女子形象,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女子的倾慕之情,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凌云翰

797首
博览群籍,通经史,工诗。元至正间举人。洪武初以荐,授成都府学教授。后坐事谪南荒。有《柘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