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殿
便
宿
写景
咏物
怀古
抒情
秋节
寒鸦
地点
悼亡

译文

留下的是什么王殿呢?在东风的吹拂下,龙池边的烟柳显得如此妖娆,春花仿佛在瞬间绽放。
午夜时分,秋天的门楼上回荡着呼唤声,这座废宅如今又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呢?
如果有谢家堂的燕子尚在,那该多好。
凤凰和仙鹤的栖息地也充满了哀愁,它们都感到疲惫不堪,无法分辨雌雄。
青鸟的信使渺茫无踪,我在天涯海角漂泊,早已习惯了岁月的流转。
我一直在徘徊,不断地漂泊,对世事感到困惑,早上呼喊晚上叫骂。
在那广阔的秋野上,没有我停留的地方,只有落叶和荒芜的城市,孤独地呈现出一片。
只有岁末的饥饿海鸥与我相伴。
我坚守着残枝,甘愿忍受寒冷和孤独,任凭长空中的云朵如何变幻。
曾经的愿望都成了空想,那丈人的房屋也只是虚幻的愿望。

赏析

这首词以寒鸦为题,描绘了其在秋日荒城中的孤独与挣扎。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展现了寒鸦在自然环境变化中的生存状态,同时也隐含了作者对个人命运的感慨。“遗构何王殿”,开篇即以历史遗迹引入,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物是人非的沧桑感。“舞东风、龙池烟柳”,描绘了一幅春日生机勃勃的景象,与后文的秋日荒凉形成对比。“午夜延秋门上唤,废宅更谁依恋”,通过寒鸦的呼唤,表达了对过往繁华的怀念与失落。“倘尚有、谢家堂燕”,借用谢家燕子的典故,进一步深化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泊凤飘鸾成一慨,共摧颓、那复雌雄辨”,寒鸦与凤凰、鸾凤并提,却只能同处衰败之中,雌雄难辨,暗喻了个体在大环境下的无力与迷茫。“青鸟信,渺无便”,青鸟传信的典故在此被用来表达希望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天涯羁托年时惯”,寒鸦在天涯漂泊,年复一年,生活习性已成常态。“尽回旋、毕逋身世,呼晨噪晚”,寒鸦在日出日落间不停地飞翔与鸣叫,生活单调而艰辛。“浩莽秋原无宿处,落木荒城一片”,秋日辽阔的原野上,寒鸦无处栖息,落叶满地,荒城一片,渲染了凄凉的氛围。“只岁晚、饥鸥相伴”,岁末之时,寒鸦只能与饥饿的鸥鸟为伴,孤独无助。“守定残枝甘瑟缩,任长空、苍狗云衣变”,寒鸦坚守在残枝上,忍受寒冷,任凭天空云彩变幻莫测。“丈人屋,付虚愿”,最终,寒鸦的命运归于虚无,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深思。整首词通过对寒鸦这一形象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季节变换和生物的生存状态,也蕴含了对人生境遇、社会变迁以及个体命运的深刻思考。词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和情感表达,使得作品既有画面感,又富有哲理意味,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造诣和人文关怀。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