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
溪
沙
倚
棹
徐
行
断
涧
滨
。
流
波
何
处
荐
香
蘋
。
杜
娘
残
鬓
不
胜
春
。
倾
海
酿
愁
花
酿
泪
,
捣
琼
成
屑
麝
成
尘
。
四
禅
天
上
悔
前
因
。
山水抒情
春景
写情感
伤春惜时
伤别悼亡
译文
我轻轻靠着手杖行走在断涧的边滨,不知道流向何方的河水会推举着香蘋前进。
杜娘的残鬓已经无法承受春天的到来。
倾泻的海水酿成了深深的愁思,花朵中的泪水已经干涸;白玉破碎后成为了细微的尘屑,而麝香也因时间流逝变得细微如尘。
佛界四禅天里的人因为曾经的因缘而后悔。
赏析
这首《浣溪沙》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俞陛云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情感深沉的画面。“倚棹徐行断涧滨”,诗人独自一人,手扶船桨,缓缓前行在山间的小溪旁,静谧而悠远的场景中透露出一丝孤独与宁静。“流波何处荐香蘋”,流水潺潺,不知何处飘来的香蘋之香,弥漫在这静谧的空气中,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浪漫。“杜娘残鬓不胜春”,杜娘,这里可能是指诗人内心深处的某种情感或意象,其鬓发已显斑白,却依然承载着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象征着岁月的流转与情感的坚韧。“倾海酿愁花酿泪,捣琼成屑麝成尘”,这两句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手法,将情感推向高潮。倾倒大海的愁绪如同花朵般绽放,又如泪水般流淌;捣碎美玉化为细屑,麝香化为尘埃,形象地表达了情感的浓烈与消逝。这种情感的表达既深沉又复杂,既有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有对现实无奈的感慨。“四禅天上悔前因”,最后一句点明了主题,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反思。在佛教的四禅天中,人们已经达到了心灵的最高境界,但诗人却在其中反思自己的前因后果,表达了对人生、情感以及自我存在的深刻思考。整体而言,这首《浣溪沙》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邃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情感底蕴。
猜您喜欢
秋日过维扬朱章华年友泊此未归相逢命酒舟中
明·郭之奇
已别还疑聚,惊时各意疏。邗江杯酒夜,秋色月桥初。诸怀同拨置,归意静相摅。扁舟远尘杂,雨过新魄舒。波澄素影落,漏永夜情虚。欢来君应尽,愁去我犹馀。未忍轻分手,临流独唏嘘。
孟传是携其长郎北游,余于九江遇之喜赠
清·阎尔梅
武昌城下竞舟时,恰好相逢正则祠。阻暑聊为无赖饮,游山喜作不情诗。甘陵自昔多君子,江夏于今诵小儿。北去有人如问我,但云僧矣尚须眉。
太常引
元末明初·舒頔
□□山色共承宣。君秩满、我迟延。几度醉花前。曾怪杀、春山杜鹃。菱花再照,鸾胶再续,应笑雪盈颠。深夜语婵娟。也曾是、都门少年。
粉蝶儿慢
宋·周邦彦
宿雾藏春,馀寒带雨,占得群芳开晚。艳初弄秀,倚东风娇懒。隔叶黄鹂传好音,唤入深丛中探。数枝新,比昨朝、又早红稀香浅。眷恋。重来倚槛。当韶华、未可轻辜双眼。赏心随分乐,有清.....
阳关引
宋·寇准
塞草烟光阔。渭水波声咽。春朝雨霁轻尘歇。征鞍发。指青青杨柳,又是轻攀折。动黯然、知有后会甚时节。更尽一杯酒,歌一阕。叹人生,最难欢聚易离别。且莫辞沉醉,听取阳关彻。念故人.....
小重山(其二)
清·毛奇龄
芳草茸茸翠辇迟。昭阳初日影、散彤墀。银幡綵胜戴双纚。金错小,剪出万年枝。御苑落花时。祠前祈百子、汉家池。承恩唯有臂红知。中宵梦,频起视胭脂。
和宋简州牛头山留别韵(其三)
清·常纪
循声久已比龚黄,此日登临与饯觞。肝胆照人真气在,晴波千顷叹茫茫。
祝英台近
宋·黄机
试单衣,扶短策,沙路净如洗。乍雨还晴,花柳自多丽。争知话别南楼,片帆天际,便孤了、同心连理。镇萦系。谩有罗带香囊,殷红斗轻翠。一纸浓愁,无处倩双鲤。可堪飞梦悠悠,春风无赖.....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