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
秋
(
其
二
)
素
衣
凝
望
化
缁
尘
,
举
目
新
亭
一
怆
神
。
秋
燕
去
同
秦
逐
客
,
寒
花
孤
似
楚
遗
民
。
唾
壶
击
破
留
芒
履
,
如
意
敲
残
剩
角
巾
。
休
向
长
安
更
西
笑
,
菰
芦
愁
老
过
江
人
。
秋节
怀古
抒情
写景
悲秋情感
写鸟
燕
落花
寒花
赏析
这首《悲秋(其二)》由清代诗人钱曾所作,通过描绘秋日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融,展现了深沉的悲凉与感慨。首句“素衣凝望化缁尘”,以素衣的洁白与缁尘的污浊形成对比,象征着诗人内心的纯净与外界的污浊,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与失望。接着,“举目新亭一怆神”一句,点明地点为新亭,此处常被用来寄托思乡之情,诗人在这里感到深深的哀伤,反映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秋燕去同秦逐客”运用了典故,秋燕南飞与秦朝被放逐的士人相类比,暗示了诗人如同那些被放逐的士人一样,远离家乡,饱受流离之苦。而“寒花孤似楚遗民”则将自己比作楚地的遗民,强调了孤独与寂寞的情感。“唾壶击破留芒履,如意敲残剩角巾”两句,通过具体的动作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无奈。唾壶击破象征着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留下芒履则是对自由与独立的向往。如意敲残则表现了对理想与现实差距的无奈接受,剩下的角巾则暗示了身份的改变或失落。最后,“休向长安更西笑,菰芦愁老过江人”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忧虑与对过往的怀念。长安作为古代的政治中心,象征着理想与希望,但诗人却劝告自己不要再去追求,因为那里充满了忧愁与老去的人。菰芦则代表了江南水乡的生活,诗人担心自己像那些过江的人一样,终老于此,充满愁绪。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巧妙的比喻,深刻地表达了诗人面对秋日景色时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又有对个人命运的反思,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钱曾
55首
钱曾,清代藏书家、版本学家。钱曾(1629年~1701年)字遵王,号也是翁,又号贯花道人、述古主人。虞山(今江苏常熟)人。
猜您喜欢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中秋
清·吴山
最爱寒光好处圆,今宵何事转凄然。两宫昔日繁华地,百代清秋水月天。凫雁不关离黍恨,湖山宁受后人怜。聊乘一叶中流放,风露依稀咽管弦。
次韵同年诸公环碧叙同年会(其一)
宋·陈造
天瓢挹注拱仙官,更阅诗仙锦绣端。离合不忘车笠誓,留传当并画图看。玄谭想有蛟龙听,得醉仍均客主欢。俛仰谪仙三百载,从知乐事继今难。
江汉
明·蒋主孝
江汉同流接混茫,萧萧芦荻雁南翔。姓名不到公卿府,泉石喜游君子乡。青眼昔年羞阮籍,白头今日老冯唐。思乡怀古浑閒事,酾酒椎牛兴自长。
雨中(其三)
元末明初·蓝仁
燕仆多空垒,莺僵在远林。春霜晴不久,社雨冷难禁。妄动徵前失,深藏异此心。故山栖老鹤,永夜自长吟。
咸阳逄卜师颜照磨
明·殷奎
故人已别十年过,衰鬓相逢半已皤。共挽客衣怜道路,又持使节傍关河。归来西掖清光近,坐对南山爽气多。庭下鸟啼人吏散,紫薇花发柰君何。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