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绿
写景
抒情
咏物
怀古
秋节
赞美
山水
情感
思乡
目送流云

译文

我躲避在深山村落中,绿意环绕万重。我唱着哀歌,采摘药材,仿佛与古代的炎帝神农同行。
在风中,听到南郭的槁梧叶发出的声音,像是在诉说着什么。而东坡上,奇形怪状的石头仿佛是大自然供奉的珍品。
白昼时分,烟波浩渺的江涛在草阁旁鸣响。紫色的芝草和麒麟、凤凰在岩松中翱翔。
我攀附着枝条长啸,却无人能与我应和。只能目送着天空中流转的云彩,走向满是绿植的小路尽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深村中的生活与心境。首句“避迹深村绿万重”,以“绿万重”渲染出一片生机盎然的绿色世界,隐喻着远离尘嚣的宁静与自由。接着,“哀歌采药和炎农”一句,既展现了隐士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也暗示了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精神追求。“槁梧南郭风前籁,怪石东坡海外供”两句,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进一步展现隐居生活的独特韵味。槁梧(枯梧桐)与怪石,既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外化,它们在风中发出的声音,仿佛是大自然的低语,与诗人的心声相呼应。“白昼烟涛鸣草阁,紫芝麟凤拔岩松”则将画面推向更为幽静与神秘的境界。白昼的烟波与草阁的鸣响,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氛围;而紫芝、麟凤与拔岩松,则象征着高洁与不凡,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向往与追求。最后,“攀条长啸无人和,目送流云满径封”两句,以动作与情感的表达,收束全诗。攀条长啸,虽无人应和,却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自由与豪迈;目送流云,满径封,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是对人生旅程的感慨,蕴含着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与自然和谐的理想境界,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意味。

彭孙贻

3517首
明末清初学者,彭孙遹从兄,南明隆武朝太常寺卿彭观民之子。

猜您喜欢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