姿
写景
咏物
秋天
怀古
抒情
友情
伤感
历史
故事
自然景色
赞美柳树
词情感

译文

在东山娱乐中与柱史(一种官职)相聚,我们一同在竹林中游玩。
年纪大了,看到竹条都感到惋惜,情感多了就因为咏诵万物而忧愁。
怎堪忍受这样的一棵树(指竹林或某一具体树木),莫非它不应该在秋天存留?
夜深露重,三更时分传来笛声,天涯孤客只能独自乘舟。
怎能埋怨树木摇落凋零呢?他们的美丽(也许指的是昔日的风流或古人的美好精神)又一次出现。
世事人情还是那样浅显,而诗人已是满头白发。
感受到季节变化引起的思绪纷乱,心中的影子与月影相映成趣。
前方的诗句笔触超逸,笔法奇特如草书般雄健有力。
优美的言辞高远飘逸,文字如波浪起伏,风声如飕飕作响。
谁还能继承这余下的树荫呢?清凉的树荫终究无法留存。
在废弃的故园里徘徊,怀念昔日贤人逝去之痛。
五柳树下的门还在那里空空如也,过去的诗书杂乱地收放着。

赏析

这首《秋柳十二韵》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彭孙贻所作,以秋柳为题,描绘了秋日之景与诗人内心的情感交织。诗中开篇“东山娱柱史,群从竹林游”,以东山和竹林为背景,营造出一种隐逸的氛围,暗示了诗人的生活状态和追求。接着“老去攀条惜,情多咏物愁”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自然景物的深情咏叹,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愁。“何堪如此树,无乃不宜秋”,诗人对眼前的秋柳产生了疑问,似乎在思考这是否真的适合秋天,引出了对季节变换的思考。接下来“露冷三更笛,天涯独客舟”描绘了一幅凄凉的夜晚景象,笛声与孤独的船只映衬着夜色,增添了诗的意境。“那能怨摇落,重复见风流”,诗人面对自然界的凋零,并不抱怨,反而在其中发现了另一种美——风流。这种豁达的态度,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世态犹青眼,骚人已白头”,通过对比世态炎凉与个人的老去,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对自身命运的感慨。接下来“感时丝触绪,萦影月当楼”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将个人思绪与月光下的柳影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深沉而幽远的意境。“前正诗篇逸,奇姿草圣遒”,诗人提到自己过去的诗作,赞美其风格的飘逸和书法的遒劲,同时也暗含对自己才华的自信。“绮言高落落,波磔偃飕飕”,这两句继续描述诗人的语言风格和书法特点,用形象的语言展现了其艺术成就。最后,“馀荫谁相继,清阴遂莫留”,表达了对后继无人的忧虑,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徘徊故园废,惆怅昔贤休”,诗人站在废弃的故园前,心中充满了对往昔贤者的怀念和对现状的无奈。整首诗通过对秋柳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变化,更深层次地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社会、艺术等多个方面的思考和感悟,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感染力。

彭孙贻

3517首
明末清初学者,彭孙遹从兄,南明隆武朝太常寺卿彭观民之子。

猜您喜欢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寄淮南幕中刘员外
唐·赵嘏
郎官何逊最风流,爱月怜山不下楼。三佐戎旃换朱绂,一辞兰省见清秋。桂生岩石本潇洒,鹤到烟空更自由。休向西斋久闲卧,满朝倾盖是依刘。
与诗友会宿
宋·寇准
此夕南轩宿,论诗万虑忘。苦吟秋信近,寂坐漏声长。室静灯光暗,桐疏露气凉。幽怀聊自遣,山色渐苍苍。
寄芸敏京师
清·陈书(伯初)
北雁不来秋雨稀,湖云衔日游人归。轩窗卧愁诗又瘦,稻粱晚熟螯难肥。去年花黄蝴蝶飞,登堂别君觞交挥。诗书制序石林至,丰采映壁如云翚。我今不乐辞庭闱,君复流连淹帝畿。僧房独榻亦.....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
次韵姚比玉雪中之作
明·董纪
风雪虽严莫掩关,天开图画一时间。闾阎均作白银阙,培塿尽为群玉山。上将功成淮蔡下,故人兴尽剡溪还。屯边百万皆骁勇,伫听王师奏捷班。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西畴诗老贻白鱼一双七叠手字韵谢之
清·吴之振
黄犊长子孙,放浪溪山久。江南千石鱼,利较力田厚。蓑笠乞网师,笭箵结溪友。相逢菰芦间,不复问谁某。女阳西郭西,古城上培塿。一卷冰雪诗,得自钱手。未许掩瑕瑜,底用饰疵垢。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