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
柳
八
首
(
其
三
)
红
亭
阿
亸
碧
云
消
,
锦
䌫
牵
风
送
画
桡
。
青
海
夜
翻
春
水
曲
,
黄
河
浪
捲
雪
花
潮
。
纹
波
鸳
渚
烟
如
织
,
冰
泮
鲛
丝
冷
似
绡
。
为
语
广
陵
堤
上
月
,
漫
将
疏
影
倚
吹
箫
。
写景
春天
山水
抒情
赞颂
黄河
青楼夜景
怀古
译文
红色的亭子轻摇在碧蓝的云烟之中,锦制的帘幕随风翻卷,好像要牵引着船桨飘动。
夜晚,青海湖的水波在春意中起伏,黄河的浪花翻卷着雪花的浪潮。
鸳鸯岛上的波纹交织,烟雾缭绕,仿佛织成一片。冰河解冻,鲛人的丝织品冷得像薄纱。
告诉广陵堤上的月亮,随意地把她的疏影洒落在吹奏的箫声之中。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里柳树的美丽景象。首句“红亭阿亸碧云消”,以红亭与碧云的对比,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暗示着春天的到来。接着,“锦䌫牵风送画桡”一句,通过锦䌫(可能是指柳条)在春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引领着画船前行,展现了春日的生机与活力。“青海夜翻春水曲,黄河浪捲雪花潮”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将青海和黄河的春水与浪花比作夜色中的春水曲线和雪花般的浪潮,既形象又富有诗意,突出了春水的清澈与壮阔。“纹波鸳渚烟如织,冰泮鲛丝冷似绡”则进一步描绘了春水中的涟漪与烟雾,以及冰面融化后的情景,通过“鲛丝”和“绡”的比喻,展现了春水的细腻与清凉。最后,“为语广陵堤上月,漫将疏影倚吹箫”以月光下的柳树疏影作为收尾,借月光与柳影的互动,表达了诗人对春日美景的赞美与向往,同时也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日柳树及其周围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明末清初时期文人对于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和审美追求。
彭孙贻
3517首
明末清初学者,彭孙遹从兄,南明隆武朝太常寺卿彭观民之子。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山居即事
明·刘宗周
病躯三月裌衣寒,高卧袁安带雪看。春到落花风细细,晓披仙药露漫漫。穷探幽胜凭藜杖,自数行藏付鹖冠。吾道只今输陋巷,息肩应指白云端。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南阳春日十首(其一)
宋·陈舜俞
城头古木未知春,官柳柔条日日新。门巷旋开沽酒市,郊原便有踏青人。风烟乍入禽初好,网罟犹多雉肯驯。拟为芳时对樽斝,愧无心事乐天均。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