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节日
冬天
写景
抒情
爱情
写雪

译文

柳枝轻拂,梅花瘦弱,玉烟般的烟雾被吹散得无影无踪。
明月圆满高悬,最可爱的是那倚着灯笼的漫长时光。
街上的泥土仍未干涸,我已经减少了在灯边的游赏兴致。
肌肤细腻的人儿,袖中香气残留,笑意中似乎有人偷偷地靠近。
占卜吉凶、求神问卜的紫姑神灵谁来证明?思念旧时的约定,素娥(可能是指月亮)在暗中省思。
一番花信带来寒意,十分草痕被洗得干干净净。
我凝神静思,想要再认出那飞鸾照镜的情景。
悔恨年少时争相追逐轻浮的尘世,如今希望能像煮茶那样过上淡泊的风景。

赏析

这首《东风第一枝》是清代诗人厉鹗创作的一首元宵节雪后赏月之作。诗中描绘了元宵佳节雪后的独特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冬去春来、万物复苏的自然之美。“拂柳蛾消,妆梅鹤瘦”,开篇以柳叶、梅花和鹤的形象,描绘出雪后初晴的清新景象,柳叶上的雪仿佛为柳树披上了一层轻纱,梅花在雪的映衬下显得更加娇嫩,而鹤则在这样的环境中显得更为优雅。“玉烟吹散无影”一句,形象地描绘了雪后空气中的雾气逐渐消散,天空呈现出一片纯净的景象,如同玉雕一般,没有一丝云影。“放教明月初圆,最怜倚篝漏永”则表达了诗人对明月的喜爱之情,即使是在寒冷的夜晚,也愿意静静地欣赏月亮的美丽,时间似乎因此而变得悠长。“街泥不断,已减却、灯边游兴”描述了雪后街道上的泥泞与游人的兴趣减退,但这种景象却别有一番风味,增添了节日的热闹氛围。“料粟肌、笼袖香留,笑里有人偷并”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人们在雪夜中相互依偎、共享欢乐的情景,温暖而温馨。“占响卜、紫姑谁證。思旧约、素娥暗省”借用占卜和嫦娥的故事,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团圆的期待。“一番花信添寒,十分草痕洗净”描绘了春天的气息开始萌动,虽然天气依然寒冷,但草地上积雪的痕迹被洗刷干净,预示着生机的回归。“凝情买夜,漫再认、飞鸾窥镜。悔少年、争逐轻尘,得似煮茶风景”则是诗人对当前时光的感慨,希望能在宁静的夜晚,像煮茶一样享受生活的慢节奏,反思年轻时追逐名利的过往,向往一种更加平和、从容的生活态度。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生活哲理的思考,以及对美好回忆的怀念,充满了诗意与情感。

厉鹗

201首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著名诗人、学者,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李绂在浙江主持乡试时,看到厉鹗的试卷,大为欣赏。厉鹗于该年考中举人。进京以后,以诗为汤右曾所赏识,但未能考中进士。乾隆元年(1736年),为浙江巡抚程元章推荐,参加“博学鸿词”考试。由于考试过程中,误将《论》置于《诗》前,以不合程式再次名落孙山。此后,终身未仕。厉鹗在词方面具有极高的造诣,为浙西词派中期的代表。在词派问题上,他推崇姜夔、张炎等人为首的宋词南宗,贬低辛弃疾等人的北宗。厉鹗以“清”与“雅”作为词好坏的标准。他主张在艺术特点上,词应该是幽隽清绮,婉约淡冷;作品蕴意上,词要适度表达作者纯正的情感,寄以不含俗态的清高志性。他与查为仁合编的《绝妙好词笺》成为继朱彝尊《词综》之后推崇南宋词方面最有影响的著作。另外,厉鹗也长于写诗,特别是五言诗。他与杭世骏齐名,《清代学者象传》中称其:“为诗精深峭洁,截断众流,于新城(王士祯)、秀水(朱彝尊)外自树一帜。”厉鹗读书搜奇嗜博,钩深摘异,尤熟于宋元以后的掌故。著有《樊榭山房集》、《宋诗纪事》、《辽史拾遗》、《东城杂记》、《南宋杂事诗》等书。其中《南宋杂事诗》一书,采诸书为之注,征引浩博,为考史事者所重。又字雄飞,、南湖花隐等,清代文学家,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屡试进士不第。家贫,性孤峭。乾隆初举鸿博,报罢。性耽闻静,爱山水,尤工诗馀,擅南宋诸家之胜。著有《宋诗纪事》、《樊榭山房集》等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长相思(其一)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朱菊山汪眉山会宿萧寺
宋·刘黻
共游溪上寺,因得话诗缘。客鬓添新雪,梅花似去年。疏钟含暮雨,古木带寒烟。后会知难定,分题废夕眠。
念奴娇·中秋对月,次李汉老韵三阕(其五)十六岁作
明·夏言
隔岁佳期,向此夜、试把金尊斟绿。据我胡床三弄笛,簌簌桂华零粟。光满璚楼,寒生银瓦,是处神仙屋。虚檐影转,坐夜风动庭竹。露华冷浸衣巾,银潢低泻,倒挂长空瀑。何处萧声惊鹤梦,.....
满朝欢
宋·柳永
花隔铜壶,露晞金掌,都门十二清晓。帝里风光烂漫,偏爱春杪。烟轻昼永,引莺啭上林,鱼游灵沼。巷陌乍晴,香尘染惹,垂杨芳草。因念秦楼彩凤,楚观朝云,往昔曾迷歌笑。别来岁久,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