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离别
思恋
抒情
写景
春天
情感
爱情
怀旧

译文

玉鼎中的香烟袅袅升起,红炉里的炭火叠叠相映,透过窗户可以看到潇潇细雨。
老朋友互相拜访,情话绵绵,共度良宵。
酒后脸上微红,眼中流露出满满的春意,妩媚动人。
云母屏风遮掩着,鸳鸯被中温暖如春,斜倚着枕头听着寒冷的潮声。
如今离别后的我,面对着风和月总是感到无聊。
回想起那令人伤心的南郊小路,我们执手相送在河桥。
这一切都像是场春梦,离散的魂魄难以寻觅,如楚辞般难以招回。
期待着再次相聚的佳期,那时我们将踏青赏花,共听马鸣声声。

赏析

这首《满庭芳·其五》是宋代词人蔡伸的作品,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词人的离愁别绪。开篇“玉鼎翻香,红炉叠胜,绮窗疏雨潇潇”描绘了一幅温馨而略带凄清的画面,香烟袅袅,炉火映照,窗外细雨飘洒,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感伤的氛围。“故人相过,情话款良宵”表达了与友人共度良宵的温馨时光,然而欢聚之后,“酒晕微红衬脸,横波浸、满眼春娇”又暗示了离别的不舍和醉酒后的愁绪。接下来,“云屏掩,鸳鸯被暖,敧枕听寒潮”通过写鸳鸯被和寒潮声,进一步渲染了词人孤独无依的心境。下片转为抒发别后之情,“如今,成别恨,临风对月,总是无聊”直接道出了离别的痛苦和生活的空虚。回忆起当初的南陌执手,河桥相送,如梦般短暂,如今魂魄难招,表达了深深的思念。“佳期在,踏青时候,花底听鸣镳”以期待未来的相聚,寄托着词人对重逢的渴望,画面温馨而遥不可及。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词人由相聚到别离,再到期盼重逢的情感历程,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蔡伸

172首
蔡伸(1088—1156)字伸道,号友古居士,莆田(今属福建)人,蔡襄孙。政和五年(1115)进士。宣和年间,出知潍州北海县、通判徐州。赵构以康王开大元帅幕府,伸间道谒军门,留置幕府。南渡后,通判真州,除知滁州。秦桧当国,以赵鼎党被罢,主管台州崇道观。绍兴九年(1139),起知徐州,改知德安府。后为浙东安抚司参谋官,提举崇道观。绍兴二十六年卒,年六十九。《宋史翼》有传。伸少有文名,擅书法,得祖襄笔意。工词,与向子諲同官彭城漕属,屡有酬赠。有《友古居士词》一卷。存词175首。蔡襄孙。政和五年(1115)进士。宣和年间,出知潍州北海县、通判徐州。赵构以康王开大元帅幕府,伸间道谒军门,留置幕府。南渡后,通判真州,除知滁州。秦桧当国,以赵鼎党被罢,主管台州崇道观。绍兴九年(1139),起知徐州,改知德安府。后为浙东安抚司参谋官,提举崇道观。绍兴二十六年卒,年六十九。《宋史翼》有传。伸少有文名,擅书法,得祖襄笔意。工词,与向子諲同官彭城漕属,屡有酬赠。有《友古居士词》一卷。存词175首

猜您喜欢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长相思(其一)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江神子/江城子(其二)和人韵
宋·辛弃疾
梨花著雨晚来晴。月胧明。泪纵横。绣阁香浓,深锁凤箫声。未必人知春意思,还独自,绕花行。酒兵昨夜压愁城。太狂生。转关情。写尽胸中,磈磊未全平。却与平章珠玉价,看醉里,锦囊倾.....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满朝欢
宋·柳永
花隔铜壶,露晞金掌,都门十二清晓。帝里风光烂漫,偏爱春杪。烟轻昼永,引莺啭上林,鱼游灵沼。巷陌乍晴,香尘染惹,垂杨芳草。因念秦楼彩凤,楚观朝云,往昔曾迷歌笑。别来岁久,偶.....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