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情感
爱情
写景
写秋
婉约
夜景
相思
闺怨

译文

译文:窗外一片寒冷的霜色和明亮的月光,漫长的夜晚让人无法入睡。
译文:红色的蜡烛似乎还怀有情意,偏偏照亮了绣有鸳鸯的被褥。
译文:回顾过去读过的书,流干了这一生的眼泪。
译文:官府的鼓声已经响起了三更天,而我仍然穿着衣服,没有脱下睡。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夜静谧而凄清的画面。"霜寒月满窗",诗人以霜冷的月光洒满窗户,渲染出夜晚的寂静与寒冷,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夜永人无寐",长夜漫漫,诗人难以入眠,流露出内心的焦虑或忧思。接下来的两句"绛蜡有馀情,偏照鸳鸯被",通过蜡烛的余晖特地照亮鸳鸯图案的被子,暗示了诗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现实生活的落寞。"看尽旧时书,洒尽今生泪",诗人沉浸在回忆中,翻阅过去的书籍,泪水不自觉地滑落,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追忆和对当下生活的无奈。最后,"衙鼓已三更,还是和衣睡",描述了深夜时分,远处官府的更鼓声响起,已经是三更天,然而诗人依然衣不解带,辗转反侧,无法真正入睡,反映出他内心的纷扰和难以排解的思绪。整体来看,这首《生查子》(其二)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感慨。

蔡伸

172首
蔡伸(1088—1156)字伸道,号友古居士,莆田(今属福建)人,蔡襄孙。政和五年(1115)进士。宣和年间,出知潍州北海县、通判徐州。赵构以康王开大元帅幕府,伸间道谒军门,留置幕府。南渡后,通判真州,除知滁州。秦桧当国,以赵鼎党被罢,主管台州崇道观。绍兴九年(1139),起知徐州,改知德安府。后为浙东安抚司参谋官,提举崇道观。绍兴二十六年卒,年六十九。《宋史翼》有传。伸少有文名,擅书法,得祖襄笔意。工词,与向子諲同官彭城漕属,屡有酬赠。有《友古居士词》一卷。存词175首。蔡襄孙。政和五年(1115)进士。宣和年间,出知潍州北海县、通判徐州。赵构以康王开大元帅幕府,伸间道谒军门,留置幕府。南渡后,通判真州,除知滁州。秦桧当国,以赵鼎党被罢,主管台州崇道观。绍兴九年(1139),起知徐州,改知德安府。后为浙东安抚司参谋官,提举崇道观。绍兴二十六年卒,年六十九。《宋史翼》有传。伸少有文名,擅书法,得祖襄笔意。工词,与向子諲同官彭城漕属,屡有酬赠。有《友古居士词》一卷。存词175首

猜您喜欢

安公子(其二)
宋·柳永
梦觉清宵半。悄然屈指听银箭。惟有床前残泪烛,啼红相伴。暗惹起、云愁雨恨情何限。从卧来、展转千馀遍。任数重鸳被,怎向孤眠不暖。堪恨还堪叹。当初不合轻分散。及至厌厌独自个,却.....
咏怀(其十四)
明末清初·屈大均
萋萋女贞木,变化何葳蕤。含此少阴精,隆冬叶不萎。夫何一佳人,怀忠适见疑。神灵附太山,攀条吟以悲。天边有匏瓜,流光照我姿。笃志慕陶婴,苟合非所期。百川自东逝,北辰无转移。
春归怨·越调
宋·周端臣
问春为谁来、为谁去,匆匆太速。流水落花,夕阳芳草,此恨年年相触。细履名园,闲看嘉树,蔼翠阴成簇。争知也被韶华,换却诗人鬓边绿。小花深院静,旋引清尊,自歌新曲。燕子不归来,.....
丑奴儿·春情
清·沈榛
芳菲落尽春将暮,片片飞红。穿透帘栊。几度莺声向晓风。雕栏徒倚情无极,睡眼朦胧。暗锁眉峰。撩乱晴丝拂槛慵。
卖花声·徐翩翩画扇自称金陵荡子妇
清·厉鹗
花月秣陵秋,十四妆楼。青溪回抱板桥头。旧日徐娘无觅处,芳草生愁。金粉一时休,团扇谁留。殢人只有小银钩。句尾可怜书荡妇,似诉漂流。
洞仙歌
清·周星誉
绣帆收了,正雨丝初歇。七里香尘熨柔碧。看绿杨阴外、楼阁溟濛,是多少,春睡初醒时节。犀帷催唤起,饧眼慵揉,刬袜竛竮向人立。檀盏递完时、低项回身,傍娘坐、恁般羞涩。又小婢催人.....
浣溪沙(其二)
清末近现代初·袁克文
零落情怀入梦稠,看花中酒四天秋,而今病似去年不?香到重帘吹不散,钗临双枕堕无由,此间傥许一勾留。
踏莎行·春闺
清·沈榛
飘拂东风,葳蕤芳草。翩翻蝶趁晴光好。房栊寂寞倦凭栏,静看花影幽阶扫。独对韶华,慵开襟抱。博山强自添龙脑。香奁鸾镜启还收,任它红杏临窗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