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山水
古风
行旅
友情
赏山
梅花情
隐居之情

译文

我独自携带筇杖进入罗浮山,现在开始游历它的四百座名峰。
鲍靓和葛洪好像在此等候我,洞里的云和岩石上的月似乎也留恋我。
一座古朴的茅屋旁边种着古老的梅花树,半个松树坛边有药灶的秋意。
谁说铁桥上的人无法到达这里?我会把两袖的风气吸入身体内。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位诗人独自携杖,踏入罗浮山中,探索四百座名峰的壮丽景象。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对历史人物的敬仰。首句“独携筇杖入罗浮”展现了一种孤高自许、不随流俗的风范,诗人独自一人,手持竹杖,踏入了这片神秘的山脉之中。“四百名峰今始游”则表达了诗人对罗浮山壮丽景色的向往和初次游览的兴奋之情。接下来的两句“鲍靓葛洪如有待,洞云岩月似相留”,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鲍靓、葛洪两位历史上的炼丹师比拟为山中的洞云、岩石与明月,仿佛在等待诗人的到来,增添了诗歌的神秘色彩和人文气息。“一封茅屋梅花古,半址松坛药灶秋”描绘了诗人沿途所见的古朴村落与自然景观,梅花与松树的意象不仅展现了季节的更迭,也寓意着清雅脱俗的品格。最后,“谁谓铁桥人不到,我将双袖挹飕飗”一句,以铁桥象征通往仙境的桥梁,表达了诗人虽身处尘世,但心向往之,愿意以双袖捕捉山间的清风,寄寓了对自由与超脱的追求。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历史文化的敬仰,同时也蕴含了对个人精神世界的探索与追求,是一首富有哲思与情感的佳作。

猜您喜欢

游邵氏山居
明·蒋主孝
一径入幽深,迢迢接远林。草堂无俗客,竹坞有鸣琴。欲觅吟诗伴,还期载酒寻。古来韬隐者,不肯屈黄金。
再过淩江寺
明·何吾驺
六翮从风彼一时,青山如昨照须眉。扶筇可是当年者,扛笔亭头更写诗。
送艾若讷赴青田(其一)
宋·李正民
骖鸾驾鹤上青田,万壑千岩古洞天。堂上弦歌真吏隐,不愁淮浦有风传。
读刘使君诗,遂为却寄(其二)
明·戚继光
地忆桃源胜,亭开雉堞长。虚星侵几榻,古调出丝簧。但得华胥乐,无论太守章。君家世业在,不必让诸王。
和裴令公新成绿野堂即事
唐·姚合
结搆立嘉名,轩窗四面明。丘墙高莫比,萧宅僻还清。池际龟潜戏,庭前药旋生。树深檐稍邃,石峭径难平。道旷襟情远,神闲视听精。古今功独出,大小隐俱成。曙雨新苔色,秋风长桂声。携.....
与郑检法庄贤良往三山访陆提举不值
宋·项安世
好客汉内史,著书蒙漆园。肯从一先生,共访三神山。行循古塘上,步入青林间。不见荷筱人,但与二子言。非干海风引,意足我自还。古来剡溪上,兴尽明月天。亦有好事人,稽山回酒船。兹.....
题友人寓居
唐·唐求
寓居无不在天涯,莫恨秦关道路赊。缭绕城边山是蜀,弯环门外水名巴。黄头卷席宾初散,白鼻嘶风日欲斜。何处一声金磬发,古松南畔有僧家。
和胡教授山庵见访归韵
宋·释圆悟
因赴山中约,归途带暝痕。禽声沉众树,人影背孤村。雾起寒城里,江流古岸根。行吟多得句,知欲与谁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