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便
山水田园
读书惜时
抒情哲理

译文

临着水面,悠闲的心就会远离尘嚣,看见山峰,心中的杂念都消散了。
这里有益的三位朋友,分别是琴、书卷和葫芦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于水边居住时的心境与生活状态,充满了淡泊宁静之美。"临水閒心便远",诗人面对流水,内心变得悠远而超脱,远离尘世的喧嚣与纷扰。"见山尘虑都消",在山景面前,所有的忧虑和杂念都随之消失,心灵得到了净化与释放。"此间益者三友,一琴一卷一瓢",点明了诗人理想中的生活伴侣:一琴,可以抚慰心灵,带来音乐的愉悦;一卷,代表了知识与智慧,是精神的食粮;一瓢,则象征着简朴的生活态度,强调物质的简单与内心的富足。这三样物品共同构成了诗人追求的和谐、简朴而又充满文化气息的生活方式。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体现了明代文人崇尚自然、追求精神自由的文化倾向。

高攀龙

154首
又字云从,世称“景逸先生”。明朝政治家、思想家,东林党领袖,“东林八君子”之一。著有《高子遗书》12卷等。万历十七年(1589年)中进士。后遇父丧归家守孝。天启六年(1626年)三月,不堪屈辱,投水自尽,时年六十四岁。崇祯初年(1628年),朝廷为平反,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谥“忠宪”

猜您喜欢

九月七日同管臬使曾谢俞三山人集王元美弇山园
明·欧大任
归客吴门一系船,问君山径菊花前。书藏宛委三千卷,树以槐眉几万年。早得皈依亲受记,久辞荣禄老思玄。相携更结菩提约,我向东南七洞天。
赠方矩之
元·张仲深
化城尽属利名场,门外三车日日忙。自畏简书为府史,故知文字重经王。天华晓雨苍云湿,贝叶翻风白昼香。江海红尘一千丈,静边心地自清凉。
村居四首(其四)
元末明初·王冕
英雄在何处,气概属山家。蚁布出入阵,蜂排早晚衙。野花团部伍,溪树拥旗牙。抱膝长吟罢,天边日又斜。
寄杨隐岩二首(其一)
宋·萧立之
终日垂帷一卷书,隐岩名字满江湖。何时见子华阴道,拍手西风下蹇驴。
水龙吟·夏闰枝翁有乡举重逢之庆赋此为颂
清末近现代初·梁启勋
先生杖屦雍容,绸缪对影清如鹄。皇城斗大,门庭多暇,尚留松菊。回首当年,春风词笔,谩惊流俗。笑忘怀甲子,心头重上,空枨触,伤时目。季野才华谁似,断零编知应盈屋。抱残守阙,钩.....
读史(其二)
清·姚范
当涂窃国枋,八纮掩中州。隋珠既在握,荆璞亦冥搜。繇朗黜庙议,扬斑争匹俦。汉典何郁郁,学辞良优优。南皮清宴接,西园秉烛游。谓当致高蹈,何意摧华辀。体弱既足病,肥赣亦为羞。空.....
林泉诗卷
明·庄昶
谁能一日忘天下,高枕青山白发深。凤鸟河图终此梦,白云流水亦何心。明良契合从天地,孔孟行藏自古今。俯仰百年供抱膝,不须閒起卧龙吟。
贺新郎·郑师许自北流萝村来书,并题双树居词,依韵奉答。书云:近熟读辛苏调,已和贺新郎全部,故及之
清·杨玉衔
何处容吾钓。况年来、虫天尘劫,支鸿孤矫。沽酒典衣聊作达,我大乾坤自小。呼牛马、从人嘲笑。尝惯风波蓬梗味,细思量、毕竟无家好。游傍海,狎鸥鸟。别来霜鬓知多少。喜见说、豪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