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象
冈
相
国
招
饮
胜
好
亭
限
韵
高
高
亭
子
敞
晴
岚
,
胜
日
跻
攀
乐
事
耽
。
地
接
风
云
非
塞
上
,
山
分
大
小
似
淮
南
。
桃
花
乍
映
珊
瑚
盏
,
春
色
偏
寒
玳
瑁
簪
。
共
道
谢
公
声
妓
好
,
不
妨
留
听
缓
归
骖
。
写景
山水
春天
抒情
赞美
桃花
地点
胜好亭
友情
译文
高高的亭子敞开着晴朗的云雾,极好的日子里攀登让人乐在其中。
这里的地理位置并非在边疆塞上之地,却与风云相接;山势有大有小,如同淮南的山景。
桃花刚刚盛开,像珊瑚盏一样鲜艳;春色虽美但偏带寒意,就像戴上了玳瑁发簪一样。
大家都说这里的歌女唱得很好,不妨留下来听一听再慢慢回去吧。
赏析
这首明代黎邦瑊所作的《何象冈相国招饮胜好亭限韵》诗,描绘了一幅在晴朗天气中登高望远的雅致场景。诗中的“高高亭子”与“敞晴岚”营造出一种开阔而清新的氛围,仿佛读者也置身于那亭中,感受着自然的宁静与美好。“胜日跻攀乐事耽”,点明了诗人对登高之乐的深深喜爱,无论是晴朗的日子还是攀登的过程,都充满了乐趣。接下来,“地接风云非塞上,山分大小似淮南”,通过对比手法,将眼前的景致与历史上的名胜之地相联系,既展现了地理环境的独特性,又赋予了景色以文化内涵。“桃花乍映珊瑚盏,春色偏寒玳瑁簪”,这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拟人化的手法,将桃花比作珊瑚盏,春色比作寒凉的玳瑁簪,不仅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色彩,还增添了诗的意境美。桃花的绽放与春色的渲染,为整个画面增添了几分温馨与浪漫。最后,“共道谢公声妓好,不妨留听缓归骖”,引用了谢公(即东晋宰相谢安)的故事,表达了对宴会主人何象冈相国的赞赏,同时也暗示了宴会上音乐与美酒相伴的美好时光。诗句中的“留听缓归骖”更是巧妙地表达了希望宴会能够持续更久的愿望,让人感受到主人的热情与宾客的愉悦。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文化典故的细腻描绘,以及情感的真挚流露,展现了一种高雅的生活情趣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山居即事
明·刘宗周
病躯三月裌衣寒,高卧袁安带雪看。春到落花风细细,晓披仙药露漫漫。穷探幽胜凭藜杖,自数行藏付鹖冠。吾道只今输陋巷,息肩应指白云端。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次韵郑盱眙见寄并简其甥刘君
宋·陆游
衣上空嗟京洛尘,故交半作白头新。众中初得见吾子,东观已疑无若人。仗马极知非久斥,沙鸥要是孰能驯。两章英妙同时到,赵壹囊中却未贫。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