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
赞美
写景
友情
庆贺

译文

豪华的宴席上客人每日络绎不绝,剑南之外的欢乐声洛阳也能听见。
红色的官服光彩夺目照亮了地面,红色的车帷喜气洋洋仿佛直冲云天。
荣耀地联姻如同花萼相依,诗人们难以和诗,欢乐的气氛中音乐和美酒使人陶醉。
感慨羡慕之情想必你会了解,这辈子这样的好事我可比不上你。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欢乐的宴会场景,诗人通过华丽的语言表达了对朋友之间相聚的喜悦和对生活美好时光的珍惜。开篇“华筵贺客日纷纷”即设定了热闹非凡的节日气氛,其中“华筵”指的是宴席,“贺客”则是来宾,说明这是一个喜庆的聚会。接着“剑外欢娱洛下闻”更进一步描绘了宴会的盛况。古代长安(即今陕西西安)被称为“剑”,而“洛下”则指的是洛阳城(今河南洛阳),这里通过对比两个著名城市,表明宴会的声音传遍远方。“朱绂宠光新照地,彤襜喜气远凌云。”这两句用了鲜艳的色彩来形容当下的美好。其中“朱绂”指的是红色的丝绸,“宠光”则是恩泽或光辉,这里象征着宴会上的欢乐和荣耀。“彤襜”同样是一种颜色,代表了喜悦之情,而“远凌云”则形容这种喜悦达到了极致,如同高过了云端。“荣联花萼诗难和,乐助埙篪酒易醺。”这里的“荣联花萼”可能是指宴会上的美好场景或是比喻,而“诗难和”则表明这样的美好场面很难用诗词来完全捕捉。“乐助埙篪酒易醺”则形容宴会上饮酒作乐的氛围。最后,“感羡料应知我意,今生此事不如君。”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朋友之间相聚时刻的珍惜和满足,以及对不能常伴左右的遗憾。这里“感羡”是感到欣慰和羡慕,“料应知我意”则是希望对方能理解自己的心情。整首诗通过对宴会场景的细腻描写,传达了诗人对朋友之间相聚时刻的珍视,以及对生活美好时光的感激之情。

白居易

2943首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是唐代最高产的诗人之一,其诗歌题材广泛,语言平易通俗,富有情味,现存有3000首。代表作《琵琶行》《长恨歌》等经典作品得到了广泛传播和流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白居易在政治领域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任职期间,表现出了卓越才干和良好的治国思想,为唐朝政治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同时,白居易在文学上从理论和创作实践中倡导了新乐府运动,强调了诗歌的“美刺”作用。

猜您喜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