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景
抒情
怀古
赞美
地点
情感
思乡
山水
秋节
虚写

译文

青翠的山峰对着官府的大门,红色的围墙连接着乡间的小路。
只开设了新的门窗,却没有改变原有的风景。
空旷的房间悠闲中生出白色(指阳光),高尚的情操淡然进入深远的玄境。
在酒席上同座的人劝酒,诗作借由城市流传。
我自嘲在江边,遥想着曾经的讲学之地。
亭台楼阁到处都有,但谁敢与那忘筌之境相比呢?

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了自然意境和个人情感的诗歌。开篇“翠巘公门对,朱轩野径连”描绘了一副幽静而连绵的山谷景象,“翠巘”指的是山峰的绿色,而“朱轩”则是古代车轴的颜色,比喻道路的曲折与延伸。接下来的“只开新户牖,不改旧风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持原生态的意愿,尽管有所改变,但不破坏原有的氛围。“虚室闲生白,高情澹入玄”中,“虚室”指的是空旷的居所,而“闲生白”则是形容时间悠长而无忧无虑。“高情”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的情怀,而“澹入玄”则是说这种情感深入到一种玄妙的境界。在“酒容同座劝,诗借属城传”中,诗人通过分享酒水和共同吟诵诗歌来增进与他人的情谊,同时也希望自己的诗作能够流传于世。最后,“自笑沧江畔,遥思绛帐前。亭台随处有,争敢比忘筌”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美好时光的回忆和珍视。在这里,“沧江畔”可能是诗人曾经游历之地,“绛帐”则是古代贵族所用之物,这里象征着过去的温馨与繁华。结尾提到的“亭台”,在中国文化中常常代表着文人的隐逸生活,诗人似乎在表达自己对于这种生活方式的向往和欣赏,并不愿将其与其他凡俗的东西相比较。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和高洁的情操。

白居易

2943首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是唐代最高产的诗人之一,其诗歌题材广泛,语言平易通俗,富有情味,现存有3000首。代表作《琵琶行》《长恨歌》等经典作品得到了广泛传播和流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白居易在政治领域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任职期间,表现出了卓越才干和良好的治国思想,为唐朝政治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同时,白居易在文学上从理论和创作实践中倡导了新乐府运动,强调了诗歌的“美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