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
白
头
陀
近
见
头
陀
伴
,
云
师
老
更
慵
。
性
灵
闲
似
鹤
,
颜
状
古
于
松
。
山
里
犹
难
觅
,
人
间
岂
易
逢
。
仍
闻
移
住
处
,
太
白
最
高
峰
。
写景
山水
咏物
怀古
抒情
赞美
地点
动物
悼亡
译文
最近看到陪伴的僧侣,听说师父的年纪大了更显慵懒。
他的性情悠闲得就像一只鹤,他的容颜状态比古树松柏还要古老。
在山中仍然难以寻觅他的踪迹,在人世间更不容易遇见他。
听说他又搬家了,住到了太白山最高的山峰上。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仙风道骨的高僧形象。"近见头陀伴,云师老更慵",通过对比,表现出头陀与常人不同的超然脱俗。此处“云师”可能是对那位高僧的尊称或别名,而“老更慵”则突出了他的仙风道骨,宛如云中之龙,给人以不食人間烟火之感。"性灵闲似鹤,颜状古于松"一句,用鹤和松来形容头陀的气质和外貌,鹤代表了清高脱俗,而松则象征着坚韧与长寿。这两物在中国文化中常被用以比喻贤人或仙者的品格。"山里犹难觅,人间岂易逢"表达了一种寻找这样人物的困难,即使在深山之中也难以遇见,更不用说在尘世之间。这里通过“觅”和“逢”的字眼,增添了寻访艰辛和罕见珍奇的情趣。最后,“仍闻移住处,太白最高峰”则透露出诗人对于头陀又有所耳闻,即他可能迁移到更为高洁的居所——太白山的最高峰。这不仅是地理位置上的提升,也象征着精神境界的飞升。整首诗通过对头陀形象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高洁境界的向往和赞美。
白居易
2943首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是唐代最高产的诗人之一,其诗歌题材广泛,语言平易通俗,富有情味,现存有3000首。代表作《琵琶行》《长恨歌》等经典作品得到了广泛传播和流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白居易在政治领域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任职期间,表现出了卓越才干和良好的治国思想,为唐朝政治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同时,白居易在文学上从理论和创作实践中倡导了新乐府运动,强调了诗歌的“美刺”作用。
猜您喜欢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古橘谣
清·卓肇昌
蓬莱宫前合欢树,碧叶金衣凌霄坞。朝餐五色文彩霞,露浥金茎广寒府。六月珠颗红离离,樵者入山持雷斧。仙室窅然幽以深,小苑丛丛石洞古。洞门白犬笑人来,碧落峰前鸡鸣五。抱犊壁间列.....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