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

(

)

簿
宿
悼亡
挽歌
离别
写景
写雪

译文

修剪下的叶片早早封存,承受皇家的册封显得尊贵。
笙歌响起在洛阳的园林,风雪遮蔽了梁园的景色。
仪仗队在霜冷中停留过夜,铭文旗帜在月光下翻动。
宫中的官员们未能尽职,哭着送他离开京都的大门。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名为《赠悼怀太子挽歌辞二首(其二)》。诗中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和不舍,从而折射出诗人深切的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剪叶藩封早,承华册命尊。”开篇便以壮丽的笔触描绘太子生前的荣耀,将其比作早已修剪整齐的树叶,象征着太子的才华和地位。同时,“承华册命尊”则表明了太子在宫廷中的尊贵地位。“笙歌辞洛苑,风雪蔽梁园。”诗人通过太子生前可能参与过的宴会场景,展现了太子的生活片段。这里的“笙歌”指的是古代的一种音乐舞蹈,而“洛苑”则是京城洛阳的美称。“风雪蔽梁园”则描绘了一幅悲凉的画面,显示出诗人对逝者的哀思。“卤簿凌霜宿,铭旌向月翻。”这两句通过对太子生前生活的一些细节描写,如同一幅幅精美的画卷展开。其中,“卤簿”指的是古代的宫殿建筑,而“铭旌”则是记载功绩的匾额,这些都是太子的荣耀象征。最后,“宫寮不逮事,哭送出都门。”诗人表达了对太子离去的哀伤和无奈。这里,“宫寮”指的是宫廷中的事情,而“不逮事”则意味着无法挽留的事情已经发生了。“哭送出都门”则是诗人用来表达自己送别之情的句子,充满了悲哀。整首诗通过对逝者的追忆和哀悼,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同时也反映出了当时社会对于太子的尊崇和不舍。

白居易

2943首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是唐代最高产的诗人之一,其诗歌题材广泛,语言平易通俗,富有情味,现存有3000首。代表作《琵琶行》《长恨歌》等经典作品得到了广泛传播和流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白居易在政治领域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任职期间,表现出了卓越才干和良好的治国思想,为唐朝政治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同时,白居易在文学上从理论和创作实践中倡导了新乐府运动,强调了诗歌的“美刺”作用。

猜您喜欢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朱菊山汪眉山会宿萧寺
宋·刘黻
共游溪上寺,因得话诗缘。客鬓添新雪,梅花似去年。疏钟含暮雨,古木带寒烟。后会知难定,分题废夕眠。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