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
耀
殿
寿
怀古
抒情
哲理
政治讽喻

译文

在司天台,仰望天空洞察天地之间。
羲和神已逝去,职务废弃,官员们只求技艺不求贤能。
曾听说西汉元帝成帝年间,上下失序,天象显示出贬谪的预兆。
北极星暗淡缺乏光彩,四颗明星闪烁如同火焰般红炽。
光芒照射角宿,射向三台星,上台半隐,中台破裂。
那时并非没有太史官,他们亲眼目睹,心中明白却不敢直言。
次日步入明光殿,只奏报庆云和寿星显现。
天象如此频繁变化,而九重天的君主却一无所知。
既然一无所知,那么高百尺的司天台又有何用呢?

赏析

诗人通过描绘司天台的神秘与威严,表达了对天文变化所含深意的关注和敬畏。"仰观俯察天人际"一句,设定了整个场景,展现了司天台观测天象的职能和重要性。接下来的几句则批评当时官员不择贤能,只求形式,这种空有其表的做法导致国家事务废弛。随后的叙述提及西汉元成间,上陵下替谪见天之事,反映了历史上对天象观察的重视,以及天变与人事的密切关联。这一部分通过具体事件强化了诗歌主题——天文变化是国家命运的重要指示。"北辰微闇少光色,四星煌煌如火赤。耀芒动角射三台,上台半灭中台坼。"这几句生动地描绘了夜空中的星象变异,尤其是司天台所处位置的特殊变化,这些描述增强了诗歌的情感和视觉冲击力,同时也加深了主题的哲理。然而,尽管诗人对这些天文现象有着清晰的观察与理解,但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他却不得不保持沉默。"是时非无太史官,眼见心知不敢言"这一句流露出诗人的无奈和忧虑。最后两句"明朝趋入明光殿,唯奏庆云寿星见。天文时变两如斯,九重天子不得知。"则抒写了官方对于天象变化的漠视和忽略,以及这对君王的无知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整首诗通过司天台的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与问题,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命运的关切。

白居易

2943首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是唐代最高产的诗人之一,其诗歌题材广泛,语言平易通俗,富有情味,现存有3000首。代表作《琵琶行》《长恨歌》等经典作品得到了广泛传播和流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白居易在政治领域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任职期间,表现出了卓越才干和良好的治国思想,为唐朝政治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同时,白居易在文学上从理论和创作实践中倡导了新乐府运动,强调了诗歌的“美刺”作用。

猜您喜欢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南阳春日十首(其一)
宋·陈舜俞
城头古木未知春,官柳柔条日日新。门巷旋开沽酒市,郊原便有踏青人。风烟乍入禽初好,网罟犹多雉肯驯。拟为芳时对樽斝,愧无心事乐天均。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