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
国
闲
居
贫
闲
日
高
起
,
门
巷
昼
寂
寂
。
时
暑
放
朝
参
,
天
阴
少
人
客
。
槐
花
满
田
地
,
仅
绝
人
行
迹
。
独
在
一
床
眠
,
清
凉
风
雨
夕
。
勿
嫌
坊
曲
远
,
近
即
多
牵
役
。
勿
嫌
禄
俸
薄
,
厚
即
多
忧
责
。
平
生
尚
恬
旷
,
老
大
宜
安
适
。
何
以
养
吾
真
,
官
闲
居
处
僻
。
田园抒情
夏景写闲
生活哲理
人生感慨
知足养真
译文
贫穷而悠闲,常常日上三竿才起床,门前小巷整日寂静无声。
时值酷暑朝廷免了早朝参拜,天气阴沉人来人往也稀少。
槐花铺满了田野,几乎不见人的足迹。
独自一人在床榻上安眠,凉风秋雨的夜晚格外宁静。
不要嫌弃这里的坊巷偏远,近处可能使人忙碌牵绊。
也不要嫌俸禄微薄,丰厚了反而会增添许多忧虑和责任。
平生崇尚恬淡旷达,年老更应安逸舒适。
如何养护我的本真,便是官职清闲,居住之地僻静。
赏析
诗人通过描述平凡的日常生活,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满足。"贫闲日高起,门巷昼寂寂"描绘出一个宁静而清贫的早晨景象,时间仿佛在这里变得缓慢。"时暑放朝参,天阴少人客"则是说炎热的夏季午后,天气阴沉,街道上行人稀少,营造出一种闲适与宁静的氛围。"槐花满田地,仅绝人行迹"中,槐花象征着平凡而美好的生活,而"仅绝人行迹"则显示出一个几乎没有人迹的宁静空间。接着的"独在一床眠,清凉风雨夕"展现了诗人对孤独但却清凉舒适的午睡的享受。以下几句"勿嫌坊曲远,近即多牵役。勿嫌禄俸薄,厚即多忧责"则是告诫自己不要因为家宅偏远而感到抱怨,因为接近城市反而会有更多的世俗羁绊和烦恼;同样,不要嫌弃微薄的俸禄(官员的薪水),因为过厚的待遇往往伴随着更多的忧虑和责任。"平生尚恬旷,老大宜安适"表达了诗人对一生中保持宽厚性情的追求,以及到了老年,更应该享受宁静安逸的生活。最后,"何以养吾真,官闲居处僻"则是诗人在探寻如何养护自己的本真,同时也在强调选择远离喧嚣、安于平淡的生活方式。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诗人追求宁静、简朴与自我本真的生活态度。
白居易
2943首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是唐代最高产的诗人之一,其诗歌题材广泛,语言平易通俗,富有情味,现存有3000首。代表作《琵琶行》《长恨歌》等经典作品得到了广泛传播和流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白居易在政治领域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任职期间,表现出了卓越才干和良好的治国思想,为唐朝政治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同时,白居易在文学上从理论和创作实践中倡导了新乐府运动,强调了诗歌的“美刺”作用。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