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婉约抒情
悼亡记梦
思乡情感
情感

译文

以前见到的小花在静谧的庭院中,与平常看到的不同。
再次看到它时,内心的忧愁仿佛得到了轻松的缓解。
悲痛至极,难以承受,我记住的是你钗横鬓乱的模样。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如梦令(其一)》。诗中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怀念,诗人通过对小花静院的描述,抒发了对逝去时光的无限留恋之情。“前度小花静院,不比寻常时见。”这里的小花静院象征着一段平凡而美好的往事,而这次重游却与以往大不相同,带有一种特别的情感色彩。诗人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时间流逝和变化无常的感慨。“见了又还休,愁却等闲分散。”即使是短暂的重逢,也只能是暂时的安慰,最终还是要回到日常生活中去,而那份愁绪,却如同尘世纷扰一般,无处不在,难以排遣。“肠断,肠断,记取钗横鬓乱。”诗人将心中的哀伤比作肠断,以形容其痛苦和悸动。"钗横鬓乱"则是古代女子头饰不整的象征,这里用来形容思绪纷乱,情感困扰。通过这样的语言,诗人传达了内心深处的痛楚与无奈。这首小令以清新自然的笔触和细腻的情感,把握住了人对往昔美好记忆的复杂情绪,是白居易在抒情方面的一次成功尝试。

白居易

2943首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是唐代最高产的诗人之一,其诗歌题材广泛,语言平易通俗,富有情味,现存有3000首。代表作《琵琶行》《长恨歌》等经典作品得到了广泛传播和流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白居易在政治领域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任职期间,表现出了卓越才干和良好的治国思想,为唐朝政治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同时,白居易在文学上从理论和创作实践中倡导了新乐府运动,强调了诗歌的“美刺”作用。

猜您喜欢

唐·李商隐
皎洁终无倦,煎熬亦自求。花时随酒远,雨后背窗休。冷暗黄茅驿,暄明紫桂楼。锦囊名画掩,玉局败棋收。何处无佳梦,谁人不隐忧。影随帘押转,光信簟文流。客自胜潘岳,侬今定莫愁。固.....
寄吴公济兼简李伯谏五首(其一)
宋·朱熹
客子归来春未深,祇应寒雨罢登临。闲窗竟日焚香坐,一段孤明见此心。
阮郎归
宋·孙惟信
满阶红影月昏黄,玉炉催换香。碧窗娇困懒梳妆。粉沾金缕裳。鸾髻耸,黛眉长。烛光分两行。许谁骑鹤上维扬。温柔和醉乡。
一落索(其一)双调
宋·周邦彦
眉共春山争秀。可怜长皱。莫将清泪湿花枝,恐花也、如人瘦。清润玉箫闲久。知音稀有,欲知日日倚阑愁,但问取、亭前柳。
河上秋兴十首(其二)
明·李梦阳
坐送登临目,睛空鸟路长。秋云不近苑,官树自成行。河洛来天地,人烟接渺茫。采兰空泽里,彼美在何乡。
虞美人·春寒
宋·赵长卿
东风卷尽辛夷雪。逆旅清明节。黄昏烟雨失前山。陟遍朱栏、酒噤不禁寒。归来谁护衣篝火。倒拥文鸳卧。可堪连夜子规啼。唤得春归、人却未成归。
寓言
宋·赵孟坚
诩诩言词巷陌儿,倾心反目易安危。可嗟香尽蝶犹恋,谁谓机萌鸥不知。寥落丹青秋后扇,纵横黑白局中棋。料应主意非疏贾,其奈难祛绛灌疑。
秋兴
清·袁绶
离怀何处放,吟眺晚风前。凉月淡无色,秋花瘦可怜。碧云千里合,锦字几人传。漫挹浮丘袖,閒身不羡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