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
村
雨
归
渭
水
寒
渐
落
,
离
离
蒲
稗
苗
。
闲
傍
沙
边
立
,
看
人
刈
苇
苕
。
近
水
风
景
冷
,
晴
明
犹
寂
寥
。
复
兹
夕
阴
起
,
野
色
重
萧
条
。
萧
条
独
归
路
,
暮
雨
湿
村
桥
。
写景
写水
秋天的
写雨
抒情
场景
沙边
自然
译文
渭河水的寒冷渐渐消退,蒲草和稗草稀疏地生长。
悠闲地站在沙滩旁,看着人们收割苇草。
靠近水面的景色显得冷清,即使天晴也依然寂寥。
傍晚时分阴云又升起,田野的色彩更加萧瑟。
独自走在萧条的归途,暮雨湿润了村庄的小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末或冬初的乡村景象。诗人站在沙滩边,观察着渭水渐渐寒冷,稻秧苗显得孤单而零落。他静静地看着别人在刈割芦苇和荆棘,这种劳作场景反映了农村生活的艰辛与简单。诗中的“近水风景冷”和“晴明犹寂寥”,则传达出一种清冷而又略带孤寂的情怀。接着,诗人写到傍晚时分,阴霾渐起,大自然的色彩变得深邃而复杂。这不仅是对景物的描绘,也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最后,“萧条独归路,暮雨湿村桥”则展现了一幅雨中独自归来的孤寂画面,通过细腻的情境渲染,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这首诗以其清新自然的语言和情感的真挚,展示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观察和理解,同时也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忧郁气息。
白居易
2943首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是唐代最高产的诗人之一,其诗歌题材广泛,语言平易通俗,富有情味,现存有3000首。代表作《琵琶行》《长恨歌》等经典作品得到了广泛传播和流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白居易在政治领域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任职期间,表现出了卓越才干和良好的治国思想,为唐朝政治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同时,白居易在文学上从理论和创作实践中倡导了新乐府运动,强调了诗歌的“美刺”作用。
猜您喜欢
秋日集汝申使君喜雨作时潘生对奕久之
明·胡应麟
淅沥寒声绕画墙,高梧飞叶半银床。珠帘乍卷三秋色,玉局徐生五夜凉。南国蕙兰应被野,西郊禾黍渐登场。酣歌不是耽行乐,二顷城头有汶阳。
临江仙(其一)
宋·欧阳修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小楼西角断虹明。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凉波不动簟纹平。水精双枕,傍有堕钗横。
雨霁,与近邻小游
清·李宪噩
屋角雌鸠鸣,山家知足雨。凉飔始振条,阴霭尚延圃。适野聊薄游,遂及田间侣。沙水浑亦洁,忻然过前浦。登高瞰原隰,新华满禾黍。明丽出远山,飒爽启晴宇。岭霁云犹烧,林暝月已吐。乘.....
勾溪暮归
明·陈鉴(用明)
净漱沧浪坐晚凉,浩歌篷底又斜阳。贫能到骨心方逸,懒得成痴事尽忘。梦里风烟诗帙乱,手中湖海钓丝长。东风吹入勾溪棹,碧草清波十里香。
露坐
宋·陆游
泠泠野水赴横塘,坐久松风入发凉。月淡星疏天欲晓,未妨清啸倚胡床。
开元寺
金·赵秉文
岁久开元寺,槐花落石龙。僧瓶深碧甃,蜗壁篆金容。窗影年年塔,禽栖夜夜钟。平生睡秋雨,竹阁味偏浓。
晚坐(其一)
明·罗洪先
竹影萧萧渐出墙,閒庭幽思在匡床。林居莫道全牢落,绕屋蝉声送夕阳。
前日出城苗犹立槁今日过兴安境上田水灌输郁然弥望有秋可必乃知贤者之政神速如此辄寄呈交代仲钦秘阁
宋·张孝祥
筒车无停轮,木枧著高格。粳稌接新润,草木丐馀泽。府公为霖手,号令行顷刻。愿持一勺水,敬往寿南伯。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