姿
地点
昭君村
历史
怀古
宫怨
悼亡
写景
思乡

译文

明珠并非出自某种物种,彩云也不是从根部生出。
就像那位美丽的女子,出生在这遥远简陋的村庄。
无比的美丽无法掩盖,很快被选入皇宫之中。
独自的美貌引起众人的嫉妒,最终被抛弃到边塞之地。
如此世间罕见的容颜,难道没有得到过一次眷顾的恩宠?
事情被权势所驱使,不能由皇帝亲自决定。
黑白可以颠倒,谈何评价她的容颜。
最终埋骨在北方边境,不再返回故乡的灵魂。
傍晚的云水显得凄凉,隐约可见过去的家园。
美丽的姿态已随时间流逝,只留下村庄的名字存留。
村中还有年老的人,指点着向我诉说。
他们告诫不敢靠近,怕给后来的人带来冤屈。
直到现在,村里的女子脸上,仍有烧灼的疤痕作为纪念。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美丽女子的悲剧命运。她如同无根的彩云,无种的灵珠,出生在偏远的小村。她的美貌难以隐藏,最终被选入贵族之家。但是,她的美貌也引来了嫉妒,最终她被弃之如敝履,送往边塞。诗中提到“唯此希代色,岂无一顾恩”,表达了对这位女子命运的惋惜和不解。诗人通过“事排势须去,不得由至尊”一句,暗示了她被迫离开的无奈。接着,“白黑既可变,丹青何足论”则是说颜色可以改变,但对于这位女子的美丽已不足道。她的生命最终在边塞中结束,灵魂也不曾归来。诗的后半部分转向了对故乡的怀念和现实的反差。“惨澹晚云水,依稀旧乡园”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无尽思念。即便美貌已成往事,只剩下村名作为记忆。诗中还提到“村中有遗老,指点为我言”,显示了诗人对于这段历史的了解和感受。最后,“不敢往者戒,恐贻来者冤”表达了对过去的警示和对未来的担忧。而“至今村女面,烧灼成瘢痕”则是现实与美好的强烈对比,显示了时间流逝带来的无情摧毁。这首诗通过对一位女子悲剧命运的叙述,展现了诗人对于社会现实和女性境遇的深刻感悟。

白居易

2943首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是唐代最高产的诗人之一,其诗歌题材广泛,语言平易通俗,富有情味,现存有3000首。代表作《琵琶行》《长恨歌》等经典作品得到了广泛传播和流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白居易在政治领域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任职期间,表现出了卓越才干和良好的治国思想,为唐朝政治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同时,白居易在文学上从理论和创作实践中倡导了新乐府运动,强调了诗歌的“美刺”作用。

猜您喜欢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答河南李士巽题香山寺
唐·韦应物
洛都游宦日,少年携手行。投杯起芳席,总辔振华缨。关塞有佳气,岩开伊水清。攀林憩佛寺,登高望都城。蹉跎二十载,世务各所营。兹赏长在梦,故人安得并。前岁守九江,恩诏赴咸京。因.....
赠相士蜀张二诗(其一)
宋·陈造
博古亦多艺,相形仍论心。司南辅名教,左契指升沈。好语空千纸,行囊未一簪。乡关剑阁外,雁足谩归音。
高宗皇帝挽词(其三)
宋·韩彦质
八秩归希有,三灵感具衣。鼎湖龙已远,汾水雁空飞。羽卫愁无色,风云惨不晖。惟馀功与德,千古叹巍巍。
双头莲·岭南元夜
明末清初·梁清标
海外繁华,看绛烛围红,星毬初放。蛮靴锦障。月影里忘却,乡愁孤况。暗想京国灯宵,阻云山千障。春一样。紫陌香尘,有无钿车来往。凭仗午夜笙箫,把军烽静偃,消除兵象。江湖晚涨。烧.....
鹦鹉曲·忆难鸣山旧游
元·冯子振
鸡鸣山下荒丘住。客吊古问驿亭父。几何年野屋丛祠,灭没犁烟锄雨。默寻思半晌无言,逆旅又催人去。指峰前代好磨笄,是血泪当时洒处。
过伊仆射旧宅
唐·李商隐
朱邸方酬力战功,华筵俄叹逝波穷。回廊檐断燕飞去,小阁尘凝人语空。幽泪欲乾残菊露,馀香犹入败荷风。何能更涉泷江去,独立寒流吊楚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