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
写景
抒情
民谣
怀古
地点
盱眙
季节
秋天

译文

第一行“人家过午绝炊烟,陇上羸牛挽不前。”描述的是,当太阳过了中午时,人们已经不再生火做饭,炊烟也已消散。在田地之间的瘦弱老牛拉着重物,步履却不再向前。
第二行“寇退皇恩方掩骼,民饥客饭只烹鲜。”的意思是,在战乱退去之后,皇上的恩德才得以让百姓安葬死去的亲人和家畜;虽然人民饥寒交迫,但是只能以简单的方式,用简单的食物招待远道而来的客人。
第三行“观风到处春随马,楗水归时月满川。”的翻译是,每到一处都可以感受到春风随我而行;而当用楗(jiàn)取水的时候,发现水满如川流。
第四行“王事独贤无倦色,鸡鸣起坐屋三椽。”描述的是一位贤能的人在为王事服务时,始终没有倦色。他每天早早起床,即使鸡鸣声刚刚响起,他便开始忙碌于屋舍的三个房间之中。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战后乡村的宁静与艰辛画面。首句“人家过午绝炊烟”写出了村庄在战乱之后,炊烟稀少,生活简朴,午后不见烟火气。接着,“陇上羸牛挽不前”描绘了疲惫的牛儿艰难地拖着犁耙,象征着农业生产因战乱而停滞不前。第三句“寇退皇恩方掩骼”暗示了战争刚刚结束,皇上的恩泽开始惠及百姓,清理战场,掩埋骸骨,显示出对死者的尊重和对生者的关怀。然而,“民饥客饭只烹鲜”揭示了民众生活的困苦,即使有皇恩,也只能以新鲜鱼肉为食,聊以充饥。“观风到处春随马”转而描绘春天的到来,希望与生机似乎随着马蹄声而来,但百姓的生活并未因此立即改善。最后一句“楗水归时月满川”描绘了诗人夜晚归家,月光洒满河流的情景,尽管环境宁静,但内心的忧虑和疲惫仍然可见。结尾“王事独贤无倦色,鸡鸣起坐屋三椽”表达了诗人作为官员,虽然肩负重任,却始终保持勤勉和无私,即使鸡鸣即起,也毫无疲倦之色,只住在简陋的三间小屋内,体现了他的清廉和责任感。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战后乡村的景象,既有皇恩普照的欣慰,又有民生疾苦的忧虑,以及诗人自身的坚韧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