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
道
士
水
亭
傲
吏
非
凡
吏
,
名
流
即
道
流
。
隐
居
不
可
见
,
高
论
莫
能
酬
。
水
接
仙
源
近
,
山
藏
鬼
谷
幽
。
再
来
迷
处
所
,
花
下
问
渔
舟
。
山水写景
田园
怀古
咏物
咏梅
情感
送别
译文
傲慢的官员不同于一般的官员,名流人物如同道家的高人。
他们隐居深山,难以寻觅,高深的见解无人能及。
这里的山水接近仙境,深藏着如鬼谷子般隐秘的智慧。
如果再来此地,我将在花丛中向打渔的人询问路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逸之人的生活状态和心境。开篇“傲吏非凡吏,名流即道流”表明隐者对于世俗的官职和名声持有超然的态度,不以普通官员或名士自居。这反映出诗人对社会的冷眼相看以及追求精神自由的心理。“隐居不可见,高论莫能酬”则是说隐者的生活深居简出,不为世人所知晓,他的高远思想也不被外界理解和回应。这里的“高论”可能指诗人的哲学思考或文学创作,这些都是超越常人理解范围的。接下来的“水接仙源近,山藏鬼谷幽”描绘了隐者的居所环境,是一处与世隔绝的幽深之地。水流通向仙境般的地方,山中藏有古老传说中的神秘幽谷,这种景象不仅自然美丽,也映射出诗人追求超凡脱俗的心灵世界。最后“再来迷处所,花下问渔舟”则是诗人在这种环境中,再次来到自己心灵的栖息之地。在鲜花盛开的河岸边询问着渔船,这里可能暗示诗人对于生活的质朴和平静有着深深的向往。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的超脱以及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和依恋,以及他那种淡泊明志、隐逸自适的人生态度。
孟浩然
266首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一说名浩),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猜您喜欢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三月乙巳来赋盐万岁乡且蒐狝匿赋之家晏饭此舍遂留宿是日大风自采菊苗荐汤饼二首(其二)
宋·黄庭坚
幽丛秀色可揽撷,煮饼菊苗深注汤。饮冰食檗浪自古,摩挲满怀春草香。
行路难
清·冯班
自许直如绳,看君白如雪。一朝更变不似先,雾里看花云里月。梦中不悟君心异,言笑依依尚相悦。五更欲曙百鸟啼,玄鬓生丝泪成血。念君旧恩君岂知,万物荣衰各有时。君不见黄蜂阶下收残.....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