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
史
君
喜
雨
(
其
三
)
百
万
疲
氓
饥
欲
啼
,
阴
灵
一
夕
靡
云
旗
。
谷
芒
绿
润
沾
天
泽
,
梅
子
黄
肥
带
雨
时
。
薄
宦
经
时
谁
举
手
,
丰
年
重
见
且
信
眉
。
诸
生
未
用
歌
华
黍
,
得
熟
民
贫
未
可
知
。
写景抒情
春天写景
夏末初秋
农田庄稼
民生情感
哲理思考
怀民纾困
译文
百万疲惫的民众饥饿得想要哭泣,阴灵在一夜之间让战旗消失无踪。
谷物青翠湿润,受到了上天的恩泽,梅子成熟黄肥,正逢雨季之时。
薄官任期已久,无人伸出援手相助,但丰收之年再次出现,人们又恢复了信心。
学生们不必急于歌颂美好的生活,只有让百姓吃饱穿暖,才能真正解决贫困问题。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广大的民众在丰收在望之际,因饥饿而近乎哭泣的困境。诗人通过"百万疲氓饥欲啼"这一句,形象地展现了人民生活的艰难。然而,一场及时雨带来了希望,"阴灵一夕靡云旗"象征着雨势盛大,仿佛连天上的云旗都被淹没。"谷芒绿润沾天泽"写出了稻谷在雨水滋润下生机勃勃的景象,"梅子黄肥带雨时"则进一步描绘了雨后梅子饱满的情状,暗示丰收在即。然而,诗中也透露出对官场的感慨,"薄宦经时谁举手"表达了作为小官的诗人对于民生疾苦的无奈,无人能真正解决百姓的困顿。"丰年重见且信眉"意味着即使丰收有望,但诗人深知要让百姓真正受益还需时间,他们能否吃饱饭仍是个未知数。最后,诗人提醒读者,即使眼前是丰年,也不能轻易乐观,因为贫穷的根源可能并未消除,"诸生未用歌华黍,得熟民贫未可知"。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生动的自然景象与深沉的社会关怀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和对未来的忧虑。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