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

写景
田园
怀古
励志
赞美
亲情
送别

译文

我从苕霅(zhé)归来后,世间的琐碎事务变得稀少,偶尔我会带着朋友一同拜访乡郊的住宅。
沼泽边的晚霞落入碗中,松花盛开;溪雨过后,石菌生长肥美,摆上了餐具。
尽管官职低微忙碌,我仍会因为被邀请而感到惭愧;遇到高人,他们一定会为我整理衣袍,表示尊重。
我一生都希望能深入研究神秘的黄老之术(中黄秘指道家之秘),希望能得到像茅君这样的高人指点,掌握其玄妙之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陈旅与友人韩伯清共访隐士句曲外史的场景,展现了归隐生活的宁静与雅致。首联“苕霅归来俗事稀,偶然携客款郊扉”开篇即点明了诗人从尘嚣中归来,与友人一同探访隐居之所的情景,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闲适感。颔联“渚霞落碗松花熟,溪雨登柈石菌肥”细腻地描绘了隐居环境的自然之美,渚上的霞光映入碗中,松花成熟,溪边细雨滋润着石菌,生长得肥美。这两句通过视觉和味觉的双重感受,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和谐。颈联“薄宦不閒惭折简,高人相见定披衣”则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虽然身在官场,但对隐居生活的渴望并未减少,见到高人时,诗人甚至愿意脱下外衣以示敬意,体现了他对真正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尾联“平生愿究中黄秘,安得茅君指化机”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深层次追求,希望探究其中的秘密,并得到仙人茅君的指引,进一步深化了对隐逸生活的理想化追求。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隐逸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对超凡脱俗境界的追求。

陈旅

132首
幼孤,笃志于学,不以生业为务。以荐为闽海儒学官。游京师,虞集见其文,称其博学多闻。荐除国子助教。出为江浙儒学副提举。顺帝至正初,累官国子监丞卒。有《安雅堂集》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