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
别
邓
修
撰
归
杭
州
东
风
二
月
禁
门
莺
,
天
上
佳
人
有
远
行
。
惜
路
频
瞻
霞
上
日
,
望
家
直
到
海
边
城
。
休
须
满
假
辞
三
径
,
定
约
重
来
赋
《
二
京
》
。
回
首
津
亭
万
家
柳
,
初
非
憔
悴
独
关
情
。
送别
情感
春景
写人
离情别绪
望家思归
佳节离别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在二月春风中送别即将远行的爱人,情感细腻,充满了离别的哀愁与对未来的期盼。首句“东风二月禁门莺”以春天的景象开篇,借莺鸟的鸣叫渲染出一种生机勃勃而又略带伤感的氛围。接着,“天上佳人有远行”点明了送别的对象和事件,女子的形象跃然纸上,她既是人间的佳人,也仿佛是天上的仙子,带着一丝超凡脱俗的气息。“惜路频瞻霞上日,望家直到海边城”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离别的主题。女子频繁地仰望天空中的霞光,似乎在寻找远行人的身影;她一直眺望着,直到海边的城市,表达了对爱人的深切思念和不舍。这种对远方的凝视,既是对现实的无奈,也是对未来相聚的渴望。“休须满假辞三径,定约重来赋《二京》”则转而表达对未来的乐观与期待。女子劝慰爱人不必过于忧愁,因为两人之间有约定,将来会再次相聚,甚至会共同创作关于《二京》的诗文,这不仅是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也是对两人深厚感情的肯定。最后,“回首津亭万家柳,初非憔悴独关情”以津亭边的柳树为背景,描绘了女子回望时的情景。柳树在古代诗词中常象征着离别与相思,此处也不例外。女子虽独自一人,但心中并不感到孤独,因为她相信与爱人之间的深情不会因离别而减退,反而会在未来的相聚中更加深厚。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场景构建,展现了离别之痛与对未来相聚的期待,体现了元代文人在面对人生离合时的复杂情感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范梈
629首
诗人,与虞集、杨载、揭傒斯齐被誉为“元诗四大家”。一字德机,人称文白先生。历官翰清江林院编修、海南海北道廉访司照磨、福建闽海道知事等职,有政绩,后以疾归。其诗好为古体,风格清健淳朴,用力精深,有《范德机诗集》
猜您喜欢
婕妤春怨
唐·皇甫冉
花枝出建章,凤管发昭阳。借问承恩者,双蛾几许长。
蝶恋花·送潘大临
宋·苏轼
别酒劝君君一醉,清润潘郎,又是何郎婿。记取钗头新利市,莫将分付东邻子。回首长安佳丽地,三十年前,我是风流帅。为向青楼寻旧事,花枝缺处馀名字。
病中奉柬王南区使君兼送之任川南(其五)
明末清初·屈大均
此别最凄然,当予衰疾年。泪同春雨水,流满大江烟。赋望将归日,魂招未死前。休令巴峡里,添得一啼鹃。
新柳(其二)
清·郑世元
客舍心情费忖量,江干一曲女儿箱。羡他绝不关闲事,几个渔舟弄夕阳。
送朱郎中得谢归淮南二首(其一)
宋·强至
一束衣冠四十春,公今收得自由身。朱颜出仕看同辈,白发归荣有几人。何处觅金分素里,只闻行路羡清尘。扁舟急解随河缆,犹恐京埃污葛巾。
浣溪沙(其二)
宋·吕胜已
直系腰围鹤间霞。双垂项帕凤穿花。新妆全学内人家。惠性芳心谁得似,饶嗔□恶也还他。只消凡事与饶些。
梁秀才以早春旅次大梁将归郊扉言怀兼别示亦蒙见赠凡二十韵走笔依韵
唐·杜牧
玉塞功犹阻,金门事已陈。世途皆扰扰,乡党尽循循。客道难投足,家声易发身。松篁标节晚,兰蕙吐词春。处困羞摇尾,怀忠壮犯鳞。宅临三楚水,衣带二京尘。敛迹愁山鬼,遗形慕谷神。采.....
祝英台近·孤馆积阴,独居无作。黄子芾孝廉持晓风残月图便面属题,爰赋此词以掳归思
清·周星誉
暗潮生,纤月暝,解榜越江口。脉脉新愁,堆上短亭柳。有人玉笛声中,罗衾如水,这归梦、比莺还瘦。正僝僽,道是芳草吴天,何处重回首。烛冷香温,滋味尽消受。可怜落尽桃花,春寒孤馆.....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