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
判
官
喜
雨
去
祷
山
川
尚
未
还
,
云
雷
寻
作
远
声
寒
。
人
情
便
似
秋
登
悦
,
天
色
休
劳
夜
起
看
。
高
槛
气
浓
藏
柳
郭
,
小
庭
流
拥
没
花
坛
。
须
知
太
守
重
墙
内
,
心
极
农
夫
望
处
欢
。
写景
抒情
秋景
写雨
赞美
田园
情感
民谣
译文
登山祈雨还未归,雷声远远透寒意。
人间情感如秋日喜悦,无需夜晚再起床观天象。
高高的栏杆周围柳树浓郁,小庭院中流水漫过花坛。
要知道太守心中挂念,如同农夫在远处期盼丰收的欢喜。
赏析
诗人以深情地描绘了一场即将到来的春雨,开篇“去祷山川尚未还”即点明了时机,山川间的水声预示着雨水的来临。紧接着,“云雷寻作远声寒”,通过云和雷的声音渲染出一幅即将倾盆的大自然景象,给人以清冷之感。“人情便似秋登悦”一句,诗人巧妙地把人的心情比喻为登高望远之时的那份愉悦,既形象又生动。随后的“天色休劳夜起看”,则表达了诗人对这场春雨的期待与关注,他甚至愿意在夜晚醒来,只为了欣赏这变幻莫测的天气。接下来的两句,“高槛气浓藏柳郭,小庭流拥没花坛”,描绘了一幅春雨中的静谧景象。高墙之后,柳树被细雨润湿而变得更加茂密;小庭院里,流水环绕,花坛几乎要被水淹没。这两句诗通过对比鲜明的意象,不仅展示了春雨的柔情,也映照出人间的宁静与和谐。最后,“须知太守重墙内,心极农夫望处欢”,诗人提醒我们应当知道,即使是身居高位的太守,在这场春雨之中也难免会感到欣慰。因为这场雨水对农夫而言,无疑是希望之源,能够滋润干涸的心田。整首诗通过对春雨前后变化的描绘,以及对人心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表达,展现了诗人的深厚情感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寄余德甫
明·欧大任
十载弹冠答圣朝,短衣今自傍渔樵。诗名不借青云大,交态谁疑白眼骄。病免风尘犹澒洞,居閒宾客未萧条。匡山只隔南禺路,醉把梅花上铁桥。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三月乙巳来赋盐万岁乡且蒐狝匿赋之家晏饭此舍遂留宿是日大风自采菊苗荐汤饼二首(其二)
宋·黄庭坚
幽丛秀色可揽撷,煮饼菊苗深注汤。饮冰食檗浪自古,摩挲满怀春草香。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