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
写景
地点
写山
儿童
思乡

译文

小路因添加了沙面而显得更窄,溪水却因石梁的阻拦而奔腾流淌。
远处的青山连绵不绝,疏落的柳树也呈现出绿意盎然。
鸟鸣声响起,春天的气息似乎在改变,村落里却留下了雨后的清新凉意。
孩子们在烧饭准备旅行的食物,远处的城市中可以辨认出高大的厅堂。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高唐城外的一幅宁静而生动的乡村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小径、溪流、青山、疏柳、飞鸟、村落以及远处的炊烟,构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田园画卷。首联“径小添沙面,渠奔踞石梁”描绘了小径旁沙粒增多,溪流在石头上奔腾跳跃的场景,展现了自然界的动态美。接着,“好山青不尽,疏柳绿无行”两句,通过“青”和“绿”的色彩对比,表现了山色的连绵不绝与柳树的稀疏排列,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鸟过春声换,村留雨气凉”则进一步深化了季节的气息,春日里鸟儿的鸣叫似乎在更替着季节的声音,而村落中留存的雨气则带来了凉爽的感觉,让人感受到春天特有的生机与清新。最后,“儿童炊旅饭,城郭认高堂”描绘了乡村生活的温馨画面,孩子们在准备食物,而远方的城市中,家的温暖与高堂的慈爱仿佛近在咫尺,体现了诗人对家乡和亲情的深切怀念。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同时也蕴含了对亲情和家乡的深深眷恋。

猜您喜欢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寄元遗山
元·曹之谦
诗到夔州老更工,只今人仰少陵翁。自怜奕世通家旧,不得论文一笑同。草绿平原愁落日,雁飞寒水怨秋风。黄金鑛里相思泪,几堕凭高北望中。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长相思(其一)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