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
戏
窦
子
美
人
朱
唇
一
点
桃
花
殷
,
宿
妆
娇
羞
偏
髻
鬟
。
细
看
只
似
阳
台
女
,
醉
着
莫
许
归
巫
山
。
爱情
赞美
女子美态
情爱意
译文
红润的嘴唇如桃花般鲜艳,夜间的妆容仍带着娇羞,偏巧在发髻间摇曳生姿。
仔细端详,她仿佛是那阳台仙子般美丽,即使酒醉也不许她返回巫山之中。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的艳丽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古典美人的风采。"朱唇一点桃花殷"一句以鲜明的色彩勾勒出女子嘴唇如同初夏桃花般娇嫩且略带点红润,生动地传达了一种青春与活力的气息。"宿妆娇羞偏髻鬟"则是对女子情态和打扮的细致刻画。"宿妆"暗示了女子可能整夜未眠,依旧保持着精心的装饰,而"娇羞"二字传递出一种难以捉摸的情感状态,是羞涩还是惬意,或许是对生活、爱情的一种微妙体验。"偏髻鬟"则强调了女子头饰的精致与独特,显示出了诗人对细节的关注和欣赏。"细看只似阳台女"一句将画面拉近,仿佛让读者也能亲眼目睹这位美人的风姿。"醉着莫许归巫山"则是诗人在设想一种场景,其中女子可能沉浸于某种快乐或梦境之中,不愿意打破这种状态而回到现实世界,或者不希望她离开自己的身边。这句话增添了一种浪漫的色彩,同时也展露了诗人的情感深度。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美人外貌和内心世界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梦幻而又细腻的情境,展示了唐代诗人在抒情写景方面的高超技艺。
岑参
395首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现存诗三百六十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有《岑参集》十卷,已佚。今有《岑嘉州集》七卷(或为八卷)行世。《全唐诗》编诗四卷。唐代边塞诗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猜您喜欢
望秦川/南歌子(其三)
宋·程垓
翠黛随妆浅,铢衣称体香。好风偏与十分凉。却扇含情独自、绕池塘。碧藕丝丝嫩,红榴叶叶双。牵丝摘叶为谁忙。情到厌厌拼醉、又何妨。
拟行路难十八首(其二)
南北朝·鲍照
洛阳名工铸为金博山。千斫复万镂。上刻秦女携手仙。承君清夜之欢娱。列置帏里明烛前。外发龙鳞之丹彩。内含麝芬之紫烟。如今君心一朝异。对此长叹终百年。
望江南/忆江南
宋·欧阳修
江南蝶,斜日一双双。身似何郎全傅粉,心如韩寿爱偷香。天赋与轻狂。微雨后,薄翅腻烟光。才伴游蜂来小院,又随飞絮过东墙。长是为花忙。
巫山一段云(其一)贺侯大年新婚
明末清初·尤侗
凤婿名萧史,珠娘号丽华。春风初长合昏花。门驻碧钿车。佳话玉如意,新妆香辟邪。红窗蜡烛小侯家。臂系汉宫纱。
菩萨蛮(其一)
宋·向子諲
鸳鸯翡翠同心侣。惊风不得双飞去。春水绿西池。重期相见时。长怜心共语。梦里池边路。相见不如新。花应解笑人。
新婚诗为献孟作(其二)
明末清初·屈大均
辛苦成凫藻,迟回得兔丝。天留琴瑟好,人与凤凰宜。鲍女仙难学,兰香笑不知。莫教衣不著,已及散花时。
洞仙歌
清·周星誉
绣帆收了,正雨丝初歇。七里香尘熨柔碧。看绿杨阴外、楼阁溟濛,是多少,春睡初醒时节。犀帷催唤起,饧眼慵揉,刬袜竛竮向人立。檀盏递完时、低项回身,傍娘坐、恁般羞涩。又小婢催人.....
鹧鸪天(其二)
宋·李之仪
浓丽妖妍不是妆。十分风艳夺韶光。牡丹开就应难比,繁富犹疑过海棠。须仔细,更端相。烂霞梳晕带朝阳。千金未足酬真赏,一度相看一断肠。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